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次

    2017年, 第3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7-04-18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与专论
    面向“十三五”的中国微藻产业:对接大健康,融入大水产
    秦 松, 陈 军, 吴 克,蔡敬民,关景象
    2017 (2):  1. 
    摘要 ( 315 )   PDF  
    综述了近30年来我国微藻产业在微藻种质资源保护、规模化培养、采收加工、食品保健品应用、饵料饲料应用、生物固碳、藻华治理等方面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中国藻业协会微藻分会第一届会员大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的情况,并针对“十三五”时期我国微藻产业发展应关注的重点工作提出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藻育种研究进展
    范勇,胡光荣,王丽娟,李福利
    2017 (2):  3. 
    摘要 ( 348 )   PDF  
    微藻是一种单细胞光合自养生物,作为初级生产者,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半个世纪以来,微藻已经应用于食品药品、可再生能源生产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为了得到性状更为优良的藻种,针对微藻育种的相关技术也在加速发展。微藻育种主要包括种质获取和表型检测两个方面,通过3种途径:自然选育,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随着产业开发的需要,多种先进的育种手段引入微藻育种中,包含CRISPR在内的多种基因编辑手段也逐步在微藻中进行了尝试。基于微藻光合系统,天然产物光谱和荧光标记等高通量筛选手段也帮助微藻育种的进一步发展。对上述微藻育种方案和技术路线进行综述,并对今后微藻育种的方向进行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微藻资源开发30年蝉变之路
    刘建国, 徐冉
    2017 (2):  9. 
    摘要 ( 284 )   PDF  
    针对我国微藻产业30年孕育历程,分别从培养模式转变、培养设施创制、细胞周期与培养调控模式、关键参数优化与调控、敌害生物危害与防治策略、种质与种子工程、产业体系构建和产业人员队伍建设等主要侧面进行回顾,同时概述了产业孕育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瓶颈问题及解决思路方法,也对下一步发展趋势予以展望,以期为我国微藻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脂质组成的滩涂贝类优质饵料微藻筛选和应用
    陈文笔,徐继林,周成旭,严小军
    2017 (2):  16. 
    摘要 ( 197 )   PDF  
    饵料微藻的种类和营养组成影响着贝类的营养、生理与繁殖。为了深入了解微藻饵料对双壳贝类繁育的影响,建立了完整的针对微藻和贝类脂类结构的高灵敏度、结构信息高清晰的液质联用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针对不同发育阶段的不同贝类,选择性投喂不同微藻饵料的苗种繁育模式;同时,通过从天然海域分离纯化单细胞微藻,根据脂类营养成分分析并结合实际饵料效果,筛选出2种(3株)适宜贝苗不同阶段摄食的新型高效饵料微藻,填补了贝类苗种培育行业阴雨季饵料供给的缺口,实现了大规格稚贝饵料的高通量连续供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灭藻过程中藻细胞内含物降解规律的三维荧光光谱研究
    李腊梅,张宏, 黄青
    2017 (2):  21. 
    摘要 ( 199 )   PDF  
    应用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等离子体处理有毒有害蓝藻,并对蓝藻细胞损伤过程及藻毒素降解效率进行研究。以三维荧光光谱(Three dimensional excitation emission matrix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EEM)技术为手段,通过区域荧光体积积分(Fluorescence regional integration,FRI)的方法,考察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损伤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过程中藻细胞荧光类内含物释放降解的规律;此外,还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了灭藻过程中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LR,MC-LR)含量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延长,藻细胞内含物先释放到细胞外后,然后逐渐被降解;分析了蓝藻毒素MC-LR的变化过程与降解效率,证明它最终可以被等离子体完全氧化降解和去除。研究工作不仅显示了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可以有效灭藻和降解藻毒素,同时也展示了三维荧光光谱作为一种快速实时的观察分析手段,可以有效应用于藻细胞损伤过程及相关机理研究,这将为发展新的高效灭藻技术及其安全评价方法提供实验基础和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藻生物采收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樊华,韩佩,王菁晗,李昆,黎俊,周文广
    2017 (2):  26. 
    摘要 ( 409 )   PDF  
    微藻是一类重要的光合微生物,在能量转化和碳循环中举足轻重。目前,微藻生物技术主要应用在固碳控污、生物质能源、食品、医药、饲料及其他高附加值产品制备等方面。但仍有很多技术瓶颈亟待解决,其中,微藻采收的高能耗是阻碍微藻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微藻在培养液中浓度低、粒径小,传统的沉降、过滤、离心等采收方法都存在效率低或成本高的限制。利用絮凝性藻类、细菌、真菌或者从微生物中提取的生物絮凝剂收获微藻的生物采收技术由于具有安全、无二次污染、采收率高、 设备投入和运行能耗与其他方法相比显著降低等优点,目前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采收技术之一。系统地评价了不同微藻采收技术的优缺点,并重点阐述了微藻生物采收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锁相放大法测量水体叶绿素应用研究
    高先和,石朝毅
    2017 (2):  33. 
    摘要 ( 219 )   PDF  
    藻浓度的准确测量对于防治水华爆发,进而保障渔业正常生产及居民健康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叶绿素荧光测量藻类叶绿素浓度是反映藻浓度的有效手段。针对叶绿素a荧光非常微弱,且易受到环境光干扰的问题,采用锁相放大技术进行叶绿素a荧光测量。采用LED作为激发光源,以PIN光电二极管为探测器,并基于AD630设计了锁相放大电路。采用0~100 μg/L浓度范围内10个浓度梯度的鱼腥藻样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测量值与实际叶绿素a浓度的相关系数达到0.99815。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报告
    8种经济鲍COⅠ基因全序列比较及系统发育分析
    王礼闪,薛艳洁,房沙沙,刘 晓
    2017 (2):  36. 
    摘要 ( 228 )   PDF  
    为了研究不同地理种群的8种鲍的系统发育关系,以期为鲍属的种间鉴定与鲍的遗传育种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以8种不同的鲍为实验材料。利用PCR扩增技术得到8条COⅠ基因全序列,10条其他鲍种的COⅠ基因全序列来源于GenBank。对18条的COⅠ基因全序列的比对分析表明,COⅠ基因的全序列共1542 bp,编码513个氨基酸;A+T的含量大于G+C的含量;在1542个碱基位点中存在526个变异位点,变异率为34.11%,氨基酸的变异率为7.8%。从遗传距离的分析中发现,同种鲍的遗传距离小于0.010;不同的鲍种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在0.159~0.196之间;构建的遗传进化树分析得出:鲍的遗传进化受到地理分布的影响,但是不同地理种群的鲍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其中美洲分布的红鲍和绿鲍与亚洲分布的皱纹盘鲍亲缘关系较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钱鱼雌激素受体erα、erβ1和erβ2克隆及表达分析
    李红,张金鹏,廉颖,张俊彬
    2017 (2):  40. 
    摘要 ( 221 )   PDF  
    克隆到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3种雌激素受体(erα,erβ1和erβ2)cDNA全长。其中,erα全长2621 bp,编码635个氨基酸;erβ1全长2891 bp,编码560个氨基酸;erβ2全长2410 bp,编码657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金钱鱼ERα,ERβ1和ERβ2与欧洲鲈(Dicentrarchus labrax),黑棘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1.7%、89.9%和88.4%。半定量结果显示,erα和erβ1主要在垂体、脑、性腺中表达,erβ2主要在肝脏、垂体、精巢中表达,其他组织表达量很低。就脑、垂体、性腺等组织而言,erα表达量高于erβ1和erβ2,肝脏中erβ2要高于erα。实时荧光定量结果表明,精巢中,erα在精子成熟时期显著升高,erβ1和erβ2则在精巢发育早期表达最高。卵巢中,金钱鱼雌激素受体主要在卵原细胞增长期和卵黄充满期表达。上述结果表明金钱鱼雌激素受体可能在精巢和卵巢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休克蛋白70-甲胎蛋白抗原表位肽疫苗抗小鼠H22肝癌细胞免疫机制的研究
    胥冰, 王巧侠,王小平, 蔺焕萍, 马晓军, 张鹏飞, 赵倩, 张克佩
    2017 (2):  46. 
    摘要 ( 203 )   PDF  
    分别以AFP多肽、HSP70 和HSP70-AFP多肽复合物免疫小鼠,检测各组CD8+T细胞培养上清IFN-γ、TNF-α、穿孔素、颗粒酶B水平及CD8+T细胞对H22细胞的杀伤作用,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甲胎蛋白(AFP)抗原表位肽复合物对小鼠H22肝癌细胞的免疫效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预过滤孔径大小显著影响浮游细菌群落分析结果
    黄 雷,王 欣,裘钱琳玲,张化俊,姚志远,张德民
    2017 (2):  50. 
    摘要 ( 276 )   PDF  
    为探究预过滤孔径对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了100 μm(PF100)、10 μm(PF10)和2 μm(PF2)3种不同孔径的预过滤处理后对虾养殖水体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PF100、PF10与PF2处理下的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PF100的细菌群落多样性最高,但PF10和PF2的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PF100的绿弯菌门(Chloroflexi)、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PF10和PF2(P<0.05),相反,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GN02和OD1在PF10和PF2中的相对丰度较高。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结果表明,腐螺旋菌科(Saprospiraceae)和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等12个细菌科是造成3种预过滤处理细菌群落差异的主要类群。综上所述,预过滤孔径大小会导致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该结果对浮游细菌过滤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熊猫利用生境与人工林环境的比较研究
    李 爽, 康东伟,宋国华,李俊清
    2017 (2):  55. 
    摘要 ( 198 )   PDF  
    采用野外调查方法,对小河沟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利用生境和人工林环境的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两种环境在郁闭度、灌木盖度、竹子盖度、乔木密度、灌木密度、竹子密度6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 < 0.05),其中,以乔木密度、灌木密度和竹子密度作为判别因子构建的判别方程,对两类环境的正确判别率为98.15%。与大熊猫利用的生境相比较,人工林的环境特征是:乔木密度比较大,但灌木密度和竹子密度比较小。人工林环境难以满足大熊猫对生境的需求,结果能够为大熊猫生境的恢复工作提供重要参考。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 in Xiaohegou Nature Reserv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abitat used by giant panda and man-made forest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6 variabl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habitat used by giant panda and man-made forest, they were canopy, shrub coverage, bamboo coverage, tree density, shrub density and bamboo density, respectively (P < 0.05). The discriminant equation composed of tree density, shrub density and bamboo density had a correct prediction rate of 98.15%. Compared with the giant panda habitat, the man-made forest was characterized by higher bamboo density, but lower in shrub and bamboo density. The man-made forest was not easy to fulfill the habitat requirements of giant panda. These results could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s for the restoration of the giant panda habitat.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塘西河水体颗粒和溶解有机碳季节变化及其来源分析
    张金流,鲍 祥,蔡敬民,吴 克,俞志敏,金 杰
    2017 (2):  58. 
    摘要 ( 251 )   PDF  
    基于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对塘西河水体中颗粒有机碳(POC)和溶解有机碳(DOC)为期一年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塘西河水体中POC、DOC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结合DOC、POC、总有机碳(TOC)及POC、C/N比值相关性分析和颗粒有机物C/N比值分布范围,探讨了水体中有机碳的来源。结果表明,塘西河水体中DOC质量浓度年平均值在2.53~3.91 mg/L之间,DOC占总有机碳60%以上,高于世界河流平均水平;POC质量浓度范围在1.62~2.53 mg/L之间,POC占总有机碳40%以下,低于世界河流平均水平;在空间分布上,由1#到5#采样点,DOC浓度年平均值逐渐上升,POC浓度年平均值在各采样点之间变化不大;在时间分布上,DOC、POC浓度均呈现夏季高于春、秋季,冬季最低的变化规律;在每一季节内,DOC、POC浓度均存在一定的变化,且POC季节变异系数大于DOC,说明塘西河POC来源要比DOC复杂;塘西河水体中POC、DOC主要来源于内源,即水藻生长代谢产物,但陆源输入对水体中POC浓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炭对沙化土壤理化性质及绿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武梦娟, 王桂君, 许振文, 张文翔
    2017 (2):  63. 
    摘要 ( 214 )   PDF  
    通过对吉林省西部大安市沙化土壤理化性质和绿豆生长影响的研究,分析了生物炭施加对沙化土壤理化性质及植物的影响,从而探讨施加生物炭后沙土的改良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施加生物炭对土壤速效N、速效P、速效K和有机质的含量以及pH值都有明显的影响。同时,生物炭不但能提高绿豆幼苗的含水量,而且能促进绿豆幼苗的生长。研究结果将为了解生物炭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用、沙化土壤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生物炭在土壤改良等方面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UV-B辐射对孔石莼孢子生长发育的影响
    张智华,蔡恒江, 张俊新, 陈官滨
    2017 (2):  68. 
    摘要 ( 258 )   PDF  
    运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对孔石莼孢子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孔石莼孢子发育早期外形主要呈现棒状和蝌蚪状,其中棒状占90.68%±2.50%。UV-B辐射对孔石莼孢子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愈加明显。在30 d时,受到不同剂量UV-B辐射的孔石莼幼苗均出现了死亡,死亡率随着UV-B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UV-B辐射会使孔石莼幼苗叶绿素a含量明显下降,而丙二醛含量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因此细胞分裂受阻,叶绿素和细胞膜系统受到破坏是孢子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和幼苗死亡的原因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作物转基因育种创新意愿的政策机制研究
    王 宇,沈文星
    2017 (2):  72. 
    摘要 ( 174 )   PDF  
    作物转基因育种创新过程,是创新主体、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其中知识产权保护是政策环境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立足于转基因育种创新意愿,分析了当前我国作物转基因育种创新现状,并利用问卷调研和数据整理,对知识产权影响作物转基因育种创新意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主体研发投入意愿、品种权申请愿意和市场推广愿意都有不同程度地影响。基于现状分析和影响研究,提出完善作物转基因育种创新政策体系的相关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繁殖策略的起源与进化——以澄江化石库朵氏小昆明虫为例
    段艳红
    2017 (2):  77. 
    摘要 ( 319 )   PDF  
    下寒武统双瓣壳节肢动物高肌虫朵氏小昆明虫是云南省澄江化石库中最常见的物种之一,新发现朵氏小昆明虫的携卵标本显示了在5.2亿年前的寒武纪动物就出现了孵育的繁殖策略和生态学上的K-选择策略,是对寒武纪海洋软泥质基底的响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与专论
    褪黑激素对虾蟹生理功能调控的研究进展
    黄根勇,张佳鑫,徐敏杰,杨志刚,成永旭,杨筱珍
    2017 (2):  82. 
    摘要 ( 196 )   PDF  
    褪黑激素是一种吲哚类神经内分泌激素,具有十分广泛的生理功能。介绍了生物体内褪黑激素的合成和代谢过程,综述了褪黑激素在调节血糖水平、控制活动能力、调控生殖功能、抗氧化功能、蜕壳和附肢再生以及调节昼夜节律等方面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褪黑激素对虾蟹生理功能影响的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转录组学在植物应答逆境胁迫中的研究进展
    张 纯,唐承晨,王吉永,郭龙妹,王莉莉,黎万奎
    2017 (2):  86. 
    摘要 ( 406 )   PDF  
    逆境胁迫是制约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探索植物应答逆境胁迫的分子机制也是人们长期探索的重要课题。随着模式植物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植物学的研究也进入了功能基因组时代。作为功能基因组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全新的研究领域,转录组学有助于人们从转录水平上了解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应答机理。介绍了转录组学在植物应对干旱、温度、盐、重金属等一系列非生物胁迫和病菌侵害等生物胁迫中的应用,并对转录组学技术在研究植物抗逆性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性做出评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野大豆和花蔺的分布和群落特征及就地保护对策
    朱思雨, 宗 雪, 张 玲, 李 静, 雷 霆
    2017 (2):  91. 
    摘要 ( 211 )   PDF  
    北京郊区湿地类型单一、受人为活动干扰较大,一些植物因此数量减少或分布区萎缩,成为濒危物种。通过对北京湿地野大豆和花蔺的分布特征和种间联接的分析,针对其就地保护工作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措施和建议。通过样带结合样方法,调查并记录样方内植物的种名、平均高度、盖度等,计算样方内野大豆和花蔺的重要值,以重要值为基础,对北京湿地2003—2005年和2007—2009年野大豆和花蔺的重要值变化进行比较及方差分析,分析其差异及显著性。通过联结系数AC法和卡方检验法对野大豆和花蔺群落进行种间联结的测定,分析这两个物种与群落中其他物种间的联结性。得出群落中蒙古蒿、三叶鬼针草等和野大豆为正联结,狼把草、鬼针草及浮萍与野大豆是负相关,泽泻、金鱼藻、马来眼子菜等与花蔺间为正联结,且关联程度较高的正联结物种在χ2检验中均是极显著关联,表现出与χ2检验一致性。得出北京湿地野大豆和花蔺面临诸多干扰威胁,如生长环境退化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善水质、恢复退化湿地、加强伴生种的保护、控制竞争种的数量等可行性对策,以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方法
    广西巴马小型猪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体系优化
    张大鹏, 李跃民, 栗 楠, 邱小燕, 杨 波, 肖 雄
    2017 (2):  99. 
    摘要 ( 269 )   PDF  
    通过比较6种方法和5个部位分离成纤维细胞的效率,旨在优化广西巴马小型猪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体系。结果表明:1)采用酶消化法Ⅰ所得成纤维细胞的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其死亡率与方法Ⅳ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其余处理组(P<0.05);2)冷冻保存10 d后复苏的耳部皮肤组织,经方法Ⅰ酶消化后所得成纤维细胞的密度和存活率均分别极显著低于新鲜组织方法Ⅰ处理组(P<0.01);3)组织块培养4 d后即可从其边缘长出成纤维细胞,再经过8 d培养,细胞汇合率可达100%;4)耳部皮肤组织所获成纤维细胞的密度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处理组(P<0.05),而且贴壁生长效果良好;5)所得耳部皮肤成纤维细胞可传至10代以上,其中第3代和第4代生长最为迅速;6)生长曲线显示第3代耳部皮肤成纤维细胞呈典型的“S形”生长。因此,宜选用先加0.25%胰蛋白酶+0.04% EDTA消化30 min,再用0.2%胶原蛋白酶消化30 min的方法分离广西巴马小型猪的耳部皮肤成纤维细胞。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外人工感染的刺激隐核虫幼虫的电镜观察
    沈 晨, 周旻曦, 周素明, 王国良
    2017 (2):  104. 
    摘要 ( 219 )   PDF  
    通过透射和扫描电镜等研究刺激隐核虫幼虫阶段发育特征。从患病的大黄鱼上采集各个时期的包囊,体外感染传代培养收集幼虫,制成电镜样品,研究幼虫的超微结构。对不同时间段的脱包后幼虫的电镜和光镜观察发现,脱包后0~4 h的幼虫虫体,细胞结构比较完整,周身遍布体纤毛,于培养液中快速游动;8~16 h时,幼虫体纤毛逐渐减少,游动缓慢,细胞胞质稀薄,幼虫长径缩短;20~24 h时,体纤毛稀少,幼虫不运动沉底,细胞形状由泪滴形变为不规则并开始凋亡,虫体明显萎缩,长径仅10 μm左右。在不同时段的幼虫形态结构变化特征与感染活性丧失过程相关联,反映能量衰减可能是影响刺激隐核虫幼虫感染能力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源氨基酸的添加对恢复或预防丝状真菌退化的研究
    马元伟,王 荣,高 强,刘敏祥, 鲍大鹏,汪 滢
    2017 (2):  108. 
    摘要 ( 256 )   PDF  
     丝状真菌退化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表现为产孢能力下降或丧失、毒力下降及次级代谢产物合成能力下降等。退化严重影响了许多丝状真菌的经济性状。现有的丝状真菌复壮方法过于费时费力,通过氨基酸的添加,实现简单经济的恢复或防止丝状真菌的退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研究
    比较法在生物统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邢光南,管荣展,赵团结,盖钧镒
    2017 (2):  112. 
    摘要 ( 205 )   PDF  
    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类和农学类本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随着理论课学时数的减少,必须增设相应的实验课,以强化教学效果。实验课既要传授SAS编程的基本知识,又要与统计方法相结合,解决科研应用问题。教学面临学时数少、内容多等问题。采用比较教学法,运用实际教学案例,通过数据表格与SAS数据集比较、理论公式计算与SAS软件运算比较、同一SAS程序不同参数比较、相似SAS程序不同运算结果比较及一题多解等办法,增强了学习生物统计学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项目“关卡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赵小荣,谢文美
    2017 (2):  116. 
    摘要 ( 197 )   PDF  
    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项目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产前诊断及遗传病诊断的重要技术,是医学高校“医学遗传学”课程重要的实践内容。为提高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以开放式实验室为教学平台,具体实施了综合设计性实验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项目连续“关卡式”渐进实验技能教学训练及考核标准的学习方法。实践表明,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渐进“关卡式”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关注度,提升实践操作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及管理策略
    吴家文
    2017 (2):  120. 
    摘要 ( 198 )   PDF  
    生物医学实验室是我国很多高校必备实验室,是保障科研成果的基础设施。为了加强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将分别从不同类型的生物医学实验着手,最大范围普及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实行多级安全知识培训制度、强制性考试准入制度并加强各级管理,最大力度实施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策略,为维护实验室安全提供指导。Biomedical laboratories are essential in universities or colleges of China, which are the basic equipments for acquir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education in the biomedical laboratories, the safety knowledge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was widely introduc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multi-level safety knowledge training system, mandatory access system and the management at all levels could provide guarantee for the health and safety of researchers at biomedical laboratories.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地质”背景下高校地质学专业生态地质学课程教学探讨
    刘丙祥,李玉成,孙丙华,安燕飞,张学胜,郑刘根
    2017 (2):  124. 
    摘要 ( 323 )   PDF  
    生态地质学是地质学科中一个相对较新的分支,主要用来研究岩石圈的各种生态作用、成因规律以及在自然环境和人为活动影响下的时-空转变关系,内容非常符合当前“大地质”背景下的行业需求。以安徽大学地质学专业开设此课程为例,对其开课背景、课程简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总结和深入探讨,以期与相关地质院校老师交流,促进该课程体系的完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艺产品贮运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衡伟
    2017 (2):  128. 
    摘要 ( 192 )   PDF  
    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园艺产品贮运学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探索出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和合理的评价体系。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也适应了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要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