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次

    2024年, 第4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4-18 上一期   
    特约综述
    “双碳”背景下我国农业碳减排潜力研究进展
    周昕彦, 郑华宝
    2024 (2):  1.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2.001
    摘要 ( 13 )   PDF  
    综述回顾我国农业碳排放的主要特征及类型,并指出农田利用、畜禽养殖、农业废弃物处置和土地利用管理等4方面的农业碳减排潜力。合理的农艺管理和经济政策措施可以减少农田利用碳排放;源头农业碳减排、过程控制和末端处理等措施可以降低畜禽养殖碳排放;优化粪便管理模式和农业秸秆利用可以减少农业废弃物处置碳排放;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和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土地利用管理碳减排的重要举措。综述可为提升我国农业碳减排潜力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报告
    ω-转氨酶的筛选和异源表达用于制备S-甲氧基异丙胺
    张 涛, 周海胜, 徐佳琪, 杨立荣
    2024 (2):  8.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2.008
    摘要 ( 12 )   PDF  
    根据转氨酶家族进化分类和底物特异性,构建一个包含36个ω-转氨酶的酶库;将酶库中的基因克隆进大肠杆菌E.coli BL21 (DE3)中进行异源重组表达,考察酶蛋白表达水平并测定相应的酶活以及对映体选择性。通过筛选,获得最佳的ω-转氨酶为来源于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的ω-转氨酶BmeTA,其重组表达粗酶活为2.0 U/mL,纯酶比活为9.5 U/mg蛋白;酶学性质表征发现其最适温度为35 ℃,最适pH为8.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其催化反应工艺条件,在20 g/L加酶量、0.5 mmol/L辅酶添加量以及1.4的氨基供体/氨基受体比例条件下,反应18 h获得450 mmol/L的S-甲氧基异丙胺,原料转化率达到90%,为实现生物催化制备S-甲氧基异丙胺的工业化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淀粉水解α-淀粉酶Amy486的重组表达和性质分析
    陈 新, 高欢欢, 汪 斌, 张学成, 方泽民, 肖亚中, 房 伟
    2024 (2):  16.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2.016
    摘要 ( 15 )   PDF  
    为明晰生淀粉水解α-淀粉酶Amy486独特的催化特征,将克隆自Exiguobacterium sp. J84菌株的amy486进行重组表达,并研究重组酶的酶学性质、嗜盐特性和钙离子依赖性。Amy486最适催化pH为7.5,在pH 6.5~8.5范围内酶活力保持40%以上,最适温度为35 ℃,30 ℃半衰期为100 h。1.5 mol/L Na2SO4处理可将Amy486的比酶活由1.53 U/mg提升至2209 U/mg。添加1.0 mol/L Na2SO4,Amy486在35 ℃放置500 h,酶活力可保持60%以上。2.5 mmol/L CaCl2可提升酶活力至110%,添加超过5 mmol/L CaCl2,Amy486的相对酶活力降至100%以下,EDTA孵育对Amy486蛋白的酶活力和稳定性影响较小。Amy486与钙离子结合的关键位点为K302,K302E与钙离子的结合能力增强,从而降低该酶对外源钙离子的依赖性。α-淀粉酶Amy486及其突变体酶K302E是具有较高比酶活的生淀粉水解酶,对外源钙离子的依赖性较低,其活力的发挥依赖于适合的盐浓度,可应用于某些高盐环境下的淀粉水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G-四链体之间的再组装
    毕昕萌, 付文强, 张 钠, 王 涛
    2024 (2):  25.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2.025
    摘要 ( 8 )   PDF  
    主要通过液体核磁共振等技术发现,凝血酶适配体的突变序列TBA-M、人源端粒序列htel3在Na+溶液中可各自折叠成G-四链体结构,而这两个预先已折叠完好的G-四链体之间还能够自发地通过DNA链置换作用再进一步重新组装成异分子间G-四链体复合物TBA-M/htel3。该复合物中,TBA-M与htel3之间相互结合的DNA链当量比为1∶1,并且TBA-M仅以其3′末端3个连续鸟嘌呤残基(G14G15G16)参与TBA-M/htel3复合物中G-四链体核心区的Hoogsteen氢键配对。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已经预先形成结构的两个G-四链体之间还能够进一步发生基于Hoogsteen氢键配对的DNA链置换现象,并且对其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拓展对不同核酸结构之间相互作用方式与识别机制的更深层认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PS6亚基肽段抑制S180肿瘤细胞的分子机制
    蒲帝宏, 叶姿妤, 周丽倩, 刘欣岚, 鲁 艳, 侯怡铃, 丁 祥
    2024 (2):  32.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2.032
    摘要 ( 4 )   PDF  
    为探究核糖体蛋白RPS6亚基肽段对S180肿瘤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抑制肿瘤细胞的关键分子和信号通路,以S180荷瘤小鼠为模型,用RPS6亚基肽段处理S180荷瘤小鼠,对S180肿瘤细胞进行Illumina测序获得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对这些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基因表达结果显示,RPS6亚基肽段会导致mt-Cytb、mt-Nd1、Rpl13基因表达降低,阻碍S180肿瘤细胞的氧化磷酸化过程。GO分析结果显示,RPS6亚基肽段抑制肿瘤细胞关键门类集中于质膜和质膜外侧组成成分的变化及免疫反应调节和免疫细胞的激活。差异基因结果显示,RPS6亚基肽段通过增强PRL/PRLR信号,上调Uchl1基因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周期停滞。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穿孔素(PRF1)和颗粒酶B(GZMB)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同时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介导的细胞毒性与NF-κB信号通路信号增强,IFN-γ和TNF-α表达上调共同参与RPS6亚基肽段作用下的S180肿瘤细胞凋亡,抑制S180肿瘤细胞增殖。RPS6亚基肽段导致S180肿瘤细胞细胞周期停滞,并诱导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及NF-κB信号通路的上调导致S180肿瘤细胞凋亡,为RPS6亚基肽段在抗肿瘤研究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藏香茶菜庚素的体外抗炎作用与分子机制研究
    杨东娟, 查广才, 邹湘辉, 吴丹彤, 伍清婷
    2024 (2):  39.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2.039
    摘要 ( 7 )   PDF  
    为探究川藏香茶菜庚素(Pseurata H)对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及分子机制,利用LPS刺激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并分别以浓度为10、20和40 μmol/L的Pseurata H干预该细胞模型。利用CCK-8法检测Pseurata H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Griess法和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上清液中NO、IL-6和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COX-2、iNOS蛋白、p-NF-κB和p-ERK蛋白的表达变化;以RT-qPCR法检测药物干预前后细胞中iNOS、TNF-α、IL-6和IL-1β的mRNA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浓度为10、20和40 μmol/L的Pseurata H对细胞没有毒性,不同浓度的Pseurata H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中NO、IL-6和TNF-α分泌具有很好的下调作用,对iNOS、COX-2、NF-κB、p-NF-κB、ERK和p-ERK蛋白的表达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效应。Pseurata H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 NF-κB/MAPK 信号通路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羧甲基茯苓多糖阻遏亚慢性应激诱发的抑郁样行为
    何嘉桃, 胡连花, 王 晨, 杨 槟, 孙东方, 房志家, 邓 旗, 孙力军
    2024 (2):  44.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2.044
    摘要 ( 5 )   PDF  
    探讨羧甲基茯苓多糖在缓解亚慢性应激诱发的抑郁样行为中的作用。通过连续2周温和不可预知应激,在造模的后7 d,每日分别用0.1、0.2、0.4 g /kg羧甲基茯苓多糖干预模型小鼠。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法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组成,ELISA法测定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分别用LC-MS和GC-MS法测定粪便中神经递质和短链脂肪酸含量,并通过强迫游泳、高架十字迷宫和旷场实验测定小鼠抑郁样行为。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低、中剂量的羧甲基茯苓多糖均能不同程度改善抑郁样行为,并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降低革兰氏阴性菌的相对丰度 (P<0.05);中剂量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IL-6 (P<0.01) 和IL-2 (P<0.05)的水平;各剂量可通过调节Lactobacillus和Parabacteroides的丰度,显著下调异戊酸、NE、5-HT以及Ach的含量,从而减少IL-6的过量释放。综上,羧甲基茯苓多糖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组成,抑制肠源性异戊酸、NE、5-HT以及Ach的释放,降低抑郁症相关的炎性因子IL-6和IL-2的水平,从而有效阻遏亚慢性应激诱发的抑郁样行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ITC调控肠嗜铬细胞中血清素的代谢及其生物学功能
    王思瑜, 杨雅丽, 司琪琦, 郭泰林, 黄新河
    2024 (2):  51.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2.051
    摘要 ( 6 )   PDF  
    为探讨异硫氰酸烯丙酯(Allylisothiocyanate,AITC)调控肠嗜铬细胞(Enterochromaffin cells,EC)中血清素(5-hydroxytryptamine, 5-HT)的合成及其对EC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使用食用级AITC对RIN-14B细胞(大鼠胰腺内分泌细胞系)进行干预处理,采用FLUO-8 AM检测RIN-14B细胞内钙离子浓度,qRT-PCR分析5-HT合成相关基因表达,UPLC测定5-HT含量,以及RNA-seq检测AITC处理后的RIN-14B细胞转录组,并对其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AITC通过激活离子通道TRPA1使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上调Tph1(色氨酸羟化酶)和Ddc(5-羟色氨酸脱羧酶)的表达,从而促进5-HT合成及分泌。此外,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AITC处理后的RIN-14B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发现,AITC主要调控谷胱甘肽代谢和抗氧化、炎症调节等相关通路,提示AITC可能通过刺激EC促进谷胱甘肽代谢来调节肠道稳态,同时参与肠道的炎症调节。以上结果为研究AITC影响EC及肠道更深入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实验数据与研究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株肝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基因组测序分析
    李惠敏, 宁真京, 越巳洋, 谢明秀, 周岐海
    2024 (2):  57.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2.057
    摘要 ( 12 )   PDF  
    以白头叶猴粪便为材料分离到一株不形成芽孢、可产黄色色素的细菌,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接触酶阳性,经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Sphingobacterium daejeonense NS6-1。NS6-1不能水解淀粉,但能降解肝素,肝素酶酶活为46.60 U/mL,当添加100 mmol/L的Ca2+为辅助剂时肝素酶活性可达107.29 U/mL。通过K-B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菌株对几种常规药物的敏感性,发现NS6-1对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耐药,对利福平、四环素、多黏菌素B、氧氟沙星、头孢哌酮和万古霉素敏感。基于Illumina Hiseq 4000平台对NS6-1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其基因组大小为4381042 bp,GC含量为37.21%,预测到的蛋白质编码基因数为3852个。功能基因注释结果显示,基因组中含1个编码肝素酶Ⅱ/Ⅲ基因,1个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功能基因以及1个与芳香烃化合物降解相关的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基因。利用antiSMASH预测到6个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其中,2个为类胡萝卜素合成基因簇,1个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emulsan合成基因簇。综上,NS6-1具有肝素类物质降解能力以及潜在的石油降解能力和类胡萝卜素合成能力。以上结果为该菌的后续研究及实际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株甲苯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吴 欢, 林小英, 郭 涛, 牛 佳, 张迪迪
    2024 (2):  63.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2.063
    摘要 ( 5 )   PDF  
    为解决甲苯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从家具厂附近的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能以甲苯为单一碳源的降解菌,经形态特征和16S rDNA分析,鉴定为假单胞菌属,命名为Pseudomonas sp. M1。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菌株的生长条件进行优化,并在最适生长条件下考察菌株对不同底物利用的广谱性和表面活性剂对菌株生长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M1对甲苯有较强的耐受性,在30 ℃、pH 7.0、甲苯质量浓度200 mg/L的条件下,3 d后降解率达到63.03%。除甲苯外,M1还能以苯、乙醇为碳源和能源,在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的复合污染物下,依然可以保持一定的生长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具有适度的可生物降解性,对甲苯降解的促进效果最好,在100 mg/L甲苯质量浓度下,添加0.5倍临界胶束浓度的TritonX-100后甲苯降解率为93.35%。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敲除kdm4ab对斑马鱼低温耐受能力的影响
    张梦冉, 罗军涛, 张 瑶, 韩兵社, 张俊芳
    2024 (2):  67.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2.067
    摘要 ( 17 )   PDF  
    为深入研究kdm4ab基因在鱼类低温胁迫下的作用,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模式生物,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kdm4ab-/-斑马鱼品系。RT-qPCR结果显示,与WT斑马鱼相比,kdm4ab-/-斑马鱼的kdm4ab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P<0.0001),而kdm4c的mRNA表达量补偿性增加(P<0.05)。斑马鱼行为轨迹跟踪系统检测发现,18 ℃低温下kdm4ab-/-斑马鱼幼鱼的最大加速度显著降低(P<0.05)。8 ℃低温下kdm4ab-/-斑马鱼的半数致死时间 (LT50) 显著低于WT斑马鱼 (P<0.0001);低温处理后kdm4ab-/-斑马鱼的γH2A.X表达量明显增加,ROS水平升高,即DNA损伤增强。研究表明,敲除kdm4ab基因降低了低温下斑马鱼的耐受能力及运动能力,这为鱼类的低温耐受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mtDNA COI基因序列的山香圆平背粉虱遗传多样性分析
    孟泽洪, 王威锐, 罗林丽, 李 帅, 蒲运丹, 周玉锋
    2024 (2):  74.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2.074
    摘要 ( 11 )   PDF  
    为探究茶树害虫山香圆平背粉虱(Crenidorsum turpiniae)的遗传多样性,掌握山香圆平背粉虱的遗传分化现状及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与测序,测定贵州省11个不同地理区域的山香圆平背粉虱种群mtDNA COI基因序列片段,开展基因序列特征、单倍型及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与基因交流、分子变异和单倍型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山香圆平背粉虱mtDNA COI基因序列片段扩增长度均为658 bp,序列具有明显的A+T偏倚性,共定义10个单倍型。贵州茶园山香圆平背粉虱总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表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Hd=0.800)和高核苷酸多样性(Pi=0.0670)。11个地理种群的山香圆平背粉虱总群体遗传分化程度高(Fst =0.9203),基因交流水平低(Nm=0.04)。AMOVA分析显示,山香圆平背粉虱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组间(FCT=0.9129);中性检验与错配分布分析综合表明,山香圆平背粉虱近期未发生过明显扩张现象;单倍型系统发育分析及中介网络图聚类结果均表明,山香圆平背粉虱聚为3分支,分化枝可能已达物种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辟缘蝽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陈文华, 余胜青, 曹凯红, 张 晶, 钏助涛, 柳 青
    2024 (2):  80.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2.080
    摘要 ( 10 )   PDF  
    为了解大辟缘蝽(Prionolomia gigas Distant)触角感器与其嗅觉感受机制的关系,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大辟缘蝽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超微形态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大辟缘蝽雌、雄成虫触角均呈线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 3 部分组成;雌、雄成虫触角上共观察到6种类型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具弯钩型感器,其中,以毛型感器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鞭节上的感器类型较柄节和梗节丰富,雌虫的感器类型多于雄虫,表现出明显的性二型现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施肥措施对岩质坡面覆土平台区葛(Pueraria lobata)生长影响的综合评价
    齐 力, 吴继龙, 李小龙, 黄 涛, 孙庆业
    2024 (2):  85.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2.085
    摘要 ( 2 )   PDF  
    为获得一种有利于石灰岩矿岩质坡面覆土平台区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快速生长的土壤基质改良措施,以无为杨家岭石灰岩矿东采区第三阶平台区已实施表层覆土的岩质坡面作为试验区,评价不同施肥措施对葛在重构土壤上的生长状况。试验小区设置:A(100%复合肥)、B(75%复合肥+25%有机肥)、C(50%复合肥+50%有机肥)、D(25%复合肥+75%有机肥)、E(100%有机肥)、CK(对照,不施肥)。2022年8月,对葛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并用熵权法对葛的生长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肥措施均增加了葛的株长及其叶片的干重,提高了含水率、叶绿素含量、氮磷钾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3种抗氧化酶(POD、CAT、SOD)活性,同时均降低了叶片的MDA含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5%复合肥+75%有机肥的处理最利于葛的生长,可用于该岩质坡面植被重建的生产实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与专论
    甲壳动物几丁质酶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张 娣, 金 鑫, 程润强, 耿昌盛, 李 晔
    2024 (2):  91.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2.091
    摘要 ( 6 )   PDF  
    综述几丁质酶的分类,并以50条甲壳动物几丁质酶为例,验证氨基酸同源性的分类方式可以将甲壳动物几丁质酶细分为Group 1~Group 7。重点介绍甲壳动物几丁质酶的结构和功能,结构方面主要从Group 1~Group 7几丁质酶氨基酸序列的保守基序(Motif)组成特点和Group 1~Group 7几丁质酶结构域组成特点进行阐述,并以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几丁质酶为例结合解析过的几丁质酶结构,预测甲壳动物几丁质酶三维空间结构特点;功能方面几丁质酶主要参与几丁质食物的消化、蜕皮时旧壳的消化以及通过降解病原体几丁质外壳来对抗病原,发挥免疫防御的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生生物外泌体功能的研究进展
    蔡承建, 蒋家超, 罗 萍, 王立章, 张媛媛, 谷秀君
    2024 (2):  97.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2.097
    摘要 ( 10 )   PDF  
    外泌体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分泌的30~150 nm的小囊泡,在组织细胞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皆可持续分泌,存在于多种体液当中,通过转运蛋白质、脂质、核酸等方式影响或改变受体细胞的行为,在细胞间通讯、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水生生物外泌体为切入点,对外泌体的组成特征以及不同种类水生生物的外泌体功能进行综述,并对影响生物外泌体分泌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外泌体释放量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旨在为水生生物外泌体和环境保护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方法
    基于新型高保真Taq酶的多重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沈泽嘉, 徐逸梦, 时景景, 周宇荀, 李 凯, 肖君华
    2024 (2):  103.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2.103
    摘要 ( 4 )   PDF  
    在8号染色体存在部分替换片段的小鼠上挑选3个SNP位点进行初步方案检验,包括高保真Taq酶的特异性测试以及引物浓度对分型结果的影响,并评价该方法的灵敏度;之后应用该技术检测野生1号染色体替换系小鼠上的9个SNP的不同样本。对Taq酶的特异性研究表明:引物在未引入突变的前提下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保持一致;引物稀释实验说明浓度最低为0.003~0.006 μmol/L,灵敏度的检测结果表示最低浓度检测限可达0.07 ng/μL以下。最后检测得到5种标准样本的基因型,其代表9个SNP的组合。成功验证并建立该新型高特异性Taq酶应用于多重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实验的总体流程。提供一套具备高特异性、能够针对多个SNP位点进行检测的低成本方案,对多重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的开发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秦川牛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体系优化
    冯贤辀, 陈 辉, 贾永宏, 刘松奇, 温 飞, 郭松茂, 韩帅琪, 胡建宏
    2024 (2):  110.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2.110
    摘要 ( 11 )   PDF  
    为建立秦川牛体细胞分离培养体系,分别选用组织块培养法、胰酶-胶原酶消化法和胶原酶-胰酶消化法提取秦川牛耳缘成纤维细胞。结果表明:组织块培养法获取成纤维细胞所需周期长,组织块贴壁17 d后可获得原代成纤维细胞,而双酶消化法在原代细胞贴壁至9 d时便可进行传代纯化培养;与双酶消化法Ⅱ相比,双酶消化法I获得的原代成纤维细胞浓度1.24×106/mL显著高于双酶消化法Ⅱ(0.9×106/mL)(P<0.05);传代培养5 d后,细胞汇合度达到80%,取第三代成纤维细胞进行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鉴定,成纤维细胞纯度达到95%以上;纯化后的成纤维细胞培养至第3天,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第8天时增殖速度下降进入平台期。因此,双酶消化法I(0.25%胰酶处理30 min,再用1%胶原酶处理60 min)为分离培养秦川牛耳缘成纤维细胞的最佳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研究
    耕作学线下一流课程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
    王东霞, 杨莉娜, 宋晓珂, 许云章
    2024 (2):  116.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2.116
    摘要 ( 9 )   PDF  
    基于目前青海大学农学专业耕作学课程教学现状,结合线下一流课程建设要求和实施经验,并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初步探索适合农学专业核心课程的线下一流课程教学模式。根据目前该课程实施情况,从耕作学线下一流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模式两方面进行总结,同时深度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效果评价模式,提出耕作学线下一流课程建设改革思路和目标,并进行实践和推广运用,为农学专业线下一流课程建设提供思路和参考,为青海大学农学一流专业建设提供保障,也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学综合实验”的教学创新与实践
    夏 险, 敖 波, 石小杉, 付 珊, 郭 倩, 王卫东, 涂俊铭
    2024 (2):  120.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2.120
    摘要 ( 7 )   PDF  
    “生物学综合实验”是湖北师范大学一门线下实验课,项目库内容涵盖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毒理、食品及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项目化实验。“微生物硒纳米合成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生物硒纳米的应用”为项目库中一个实验项目。该项目以微生物学(微生物分离、形态观察、发酵条件优化)和分子生物学(DNA提取、PCR扩增、测序分析)为基础,融入材料科学(生物材料提取和形貌分析)和环境化学(吸附动力学分析)相关学科知识,为本科生设计的一项研究型生物学综合实验。该实验内容进行学科交叉,助力知识融会贯通;贴近科研一线,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促进主动学习;强调过程考核,调动学习积极性。以该实验项目为例,结合课堂内外自身教学实际,探索“生物学综合实验”线下一流课程建设道路,以期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并持续改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项目成果在通识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阎 臻, 杨 健, 熊 莉, 樊 佳, 张大伟, 林宏辉, 刘唤唤
    2024 (2):  126.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2.126
    摘要 ( 15 )   PDF  
    以“众里寻他千百度——核酸检测的应用”实验项目为例,探索将科研项目的部分内容应用于高校生物类通识课程的实践经验。该项目以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为材料,通过基因组DNA的提取、PCR检测和条带分析等,探讨核酸检测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涵盖一个完整的富含生物学特色的科研过程。该项目在通识课程中的实践,使非生物专业的学生在获得生物学核酸提取相关知识点和实验技能点的同时,了解生物学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同时,通过鼓励学生思考核酸检测技术手段发展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为培养新时代全面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