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γH2AX、53BP1及RAD51焦点用于分析DNA双链断裂损伤
    王依朝, 樊丽, 王红霞, 杨思路, 崔雅妮, 段奕鋆, 段静静, 任来峰, 苏文
    生物学杂志    2020, 37 (1): 16-.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0.01.016
    摘要5857)      PDF   
    γH2AX、53BP1及RAD51焦点(foci)是DNA双链断裂(DSBs)损伤修复的评价指标。其中,γH2AX分析应用最为广泛,但最新有研究发现其并不完全与DSBs损伤一致。系统分析了DNA损伤时γH2AX、53BP1及RAD51 foci的动力性变化及其在DSBs损伤评估中的合理应用。结果表明,在电离辐射处理时,γH2AX和53BP1 foci具有高度一致性,均可反映DSBs损伤及修复的动力性变化,而RAD51 foci仅出现在部分损伤细胞中,与其主要参与同源重组修复一致。在喜树碱(CPT)处理时,γH2AX呈现两种染色类型(亮而离散的foci和泛核磷酸化),53BP1 foci仅出现在亮而离散的γH2AX foci阳性细胞且与其高度一致。结果提示,单独γH2AX染色阳性并不能准确代表DSBs损伤,而应结合53BP1 等染色来综合分析DSBs损伤程度;RAD51 foci分析仅能反映部分细胞的DSBs损伤修复(主要是同源重组)情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养殖密度和饵料组成对河蟹仔蟹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杨志刚,刘启彬, 姚琴琴,杨 青, 王健懿, 成永旭, 杨筱珍,葛永春
    生物学杂志   
    神经酰胺从头合成途径关键代谢酶的研究进展
    李玉慧, 陈成
    生物学杂志    2020, 37 (4): 90-.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0.04.090
    摘要1837)      PDF   
    神经酰胺是调控细胞分化、增殖、凋亡,调节机体衰老与肿瘤免疫等重大生命活动的重要活性脂质,同时也是糖鞘脂等一系列重要生理鞘脂合成的通用前体。作为鞘脂代谢的中心,神经酰胺在机体内的合成与降解受到严格调控,其合成包括从头合成途径、鞘磷脂酶途径及补救途径。尽管从头合成途径对于神经酰胺在机体内的合成量贡献仅为5%~10%,但近年来对该条途径中关键代谢酶的研究却表明了它们与诸多疾病密切相关,这也说明了该途径在机体生命活动中的复杂性与重要性。旨在系统性地综述神经酰胺从头合成途径关键代谢酶的研究进展,为深入了解该途径以及关键代谢酶的功能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今后针对该途径的个性化药物开发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梧桐树皮活性炭对水中铬离子吸附性能研究
    王 磊,卫新来,金 杰,李 聪,汪珮瑒
    生物学杂志   
    固有免疫系统Toll样受体的研究进展
    周庆,郝璐, 周泽强
    生物学杂志   
    升金湖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吴芳仪,王 兰,徐 梅,王 辉,周忠泽
    生物学杂志   
    基于虚拟与真实有机结合的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
    陈素云, 林真亭
    生物学杂志   
    红鲫鱼对环境颜色及光强的趋向性研究v
    巩建华,郭春阳,田喆,徐善良
    生物学杂志   
    包含ARS/CEN元件的游离质粒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稳定性研究
    刘国强, 孙文浩, 张晴业, 周金凯, 白仲虎, 刘秀霞, 杨艳坤
    生物学杂志    2020, 37 (2): 10-.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0.02.010
    摘要1250)      PDF   
    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外源蛋白表达系统之一。目前使用最多的外源蛋白表达策略是使用整合型质粒;游离型质粒由于其高不稳定性,在毕赤酵母中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将ARS/CEN等元件连接到pPIC9K载体上,构建能够自主复制的游离型质粒pPIC9K-ARS/CEN,通过传代培养检测质粒丢失的方法探究毕赤酵母在细胞传代培养过程中游离质粒的稳定性。无选择压力情况下,包含ARS/CEN元件的游离质粒在细胞培养10代之前具有极高的稳定性,随后游离质粒开始丢失,到第20代质粒丢失率高达92.94%。该研究结果为构建稳定的游离质粒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质粒消除方法,为毕赤酵母运用CRISPR/Cas9系统进行多基因编辑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有斑百合——安徽省百合科植物新记录
    冯君茹,甘婷婷,冯 爽,尹华宝
    生物学杂志   
    云南剑川石龙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研究
    朱万龙,张 浩,孟丽华,蔡金红,王政昆
    生物学杂志   
    合成生物学及其研究进展
    严伟, 信丰学, 董维亮, 周杰, 章文明, 姜岷
    生物学杂志    2020, 37 (5): 1-.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0.05.001
    摘要1365)      PDF   
    合成生物学汇聚并融合了生命科学、工程学和信息科学等诸多学科,是现代生物学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它以工程化设计为理念,构建标准化的元器件和模块,融会工程科学原理, 采用自下而上的策略,对已存在的系统或体系进行全新的合成与改进,以揭示生命规律和构筑新一代生物工程体系,为生命科学开创了一种全新研究模式。继“DNA 双螺旋发现”和“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之后,合成生物学正在开启新的生物技术革命。作为一个新兴的“汇聚”型学科,随着 DNA 合成技术的进步和合成生物学理念的深入,合成生物学已经在多个研究方向取得了长足发展。通过介绍合成生物学的概念,概述了合成生物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以及在天然产物、医学、能源和工业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Rho/ROCK信号通路功能及其活性调节
    曹美霞1,2, 屈长青1
    生物学杂志   
    胃蛋白酶的分离现状及其活性研究进展
    刘宇,董平,梁兴国
    生物学杂志   
    瓯江彩鲤两种类型鳞片的形态结构比较
    许会宾,张 茜,王成辉,龚小玲,
    生物学杂志   
    白藜芦醇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及机制研究
    李 璐,王 璐,陈光亮,黄梅仙,宋 睿,魏 强
    生物学杂志   
    蓝点马鲛鱼内参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稳定性评价
    张家玲,薛良义,史钧信
    生物学杂志   
    细鳞斜颌鲴消化道的形态结构特征
    母丹利,袁思平,薛聪顺,吴仲宁,竺俊全
    生物学杂志   
    香鱼ApoC-Ⅰ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其镉胁迫下的表达
    陈亚萍, 丁斐斐, 李长红, 默立宾, 陈 炯
    生物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