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微生物介导的不同电子受体型厌氧氨氧化
    王芙蓉, 魏曼曼
    生物学杂志    2025, 42 (2): 91-.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5.02.091
    摘要54)      PDF   
    厌氧氨氧化耦合不同的电子受体,是近年来陆续发现的新型生物脱氮方式,不仅在废水生物处理领域备受关注,在氮、硫、铁、锰等地球生物化学循环过程中亦发挥重要作用。聚焦亚硝酸盐型厌氧氨氧化(Anammox)、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sulfate-reducing ammonium oxidation,Sulfammox)、铁氨氧化(Feammox)和锰氨氧化(Mnammox)等4种不同电子受体型厌氧氨氧化过程,对其反应过程机制及反应方程式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从不同类型厌氧氨氧化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及代谢特性等方面进行综述、阐明不同电子受体型厌氧氨氧化技术及其功能微生物的研究现状,探讨其应用瓶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推动不同电子受体型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发展及在废水脱氮领域的应用提供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UDP-糖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陈归航, 李 春, 冯旭东
    生物学杂志    2023, 40 (2): 95-.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2.095
    摘要2464)      PDF   
    尿苷二磷酸(UDP)-糖是糖基化修饰利用的一类重要糖供体,从合酶途径、磷酸化酶途径和激酶途径总结UDP-糖的体内合成过程,由于关键酶的缺乏,只有UDP-葡萄糖(UDP-Glc)能从以上3种途径快速合成。通过特定功能酶能够实现UDP-糖之间快速转化,这种转化以UDP-葡萄糖为起始物,以UDP-葡萄糖醛酸(UDP-GlcA)为中间体,在此基础上,概述特定功能酶催化UDP-糖合成的最新进展,探讨脱氢酶、脱羧酶、异构酶和还原酶在UDP-糖转化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剖析UDP-糖合成的现存问题,展望UDP-糖合成的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更快地挖掘UDP-糖基供体的作用潜能和实现更加高效低成本的糖基化修饰提供新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绿色分离纯化生产高纯度维生素K2
    马国良, 郑之明, 王 鹏, 王 丽, 赵根海, 王 晗
    生物学杂志    2023, 40 (3): 107-.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3.107
    摘要351)      PDF   
    为克服维生素K2(Vitamin K2, VK2)提取工艺有毒溶剂用量大、有毒物质残留等缺点,建立一种高纯度VK2绿色分离纯化工艺方法。使用天然油剂与甲醇、乙醇等有机试剂分别萃取纳豆芽孢杆菌干菌体内的VK2,结果表明,中链甘油三酯的萃取效果最好,最大提取量为2.7 mg/g。通过使用7种不同型号的大孔树脂分离中链甘油三酯溶剂相中的VK2,以及利用静态吸附与解吸附实验,筛选出最优型大孔树脂HC-200S。进一步优化大孔树脂的动态吸附和解吸附工艺,并且绘制大孔树脂的动态解吸附曲线,结果表明:上样液吸附流速为2.0 mL/min、解吸剂为无水乙醇/乙酸丁酯(1∶2,体积比)的混合溶液、解吸剂流速为1.0 mL/min时,HC-200S型大孔树脂对VK2的吸附和解吸附效果最佳;VK2纯度较纯化前提升4倍,达到87.8%,回收率达到93.1%。将树脂分离纯化得到的VK2解吸液经过冷冻结晶和溶剂挥发结晶,分别得到纯度为96.7%和97.1%的VK2晶体。研究将为VK2的工业生产和绿色分离纯化提供方法依据,同时也为其他脂溶性维生素的分离纯化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的分子机制
    陈柯岐, 邓星光, 林宏辉
    生物学杂志    2021, 38 (6): 1-.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1.06.001
    摘要3922)      PDF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和分析,综述植物应答极端温度、干旱、水淹和盐胁迫的分子机制。结合不同非生物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介绍植物响应逆境的信号感知方式和信号转导途径;分析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重要转录因子的调控机制以及胁迫耐受性产生期间重要次生代谢产物的作用方式。最后,从多信号网络调控机制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冠病毒S蛋白RBD突变侵染性增强潜在分子作用机制
    刘巨钊, 杨玉萍, 徐建波, 吕鸿昌, 陈俊宇, 张春椿, 崔 琦
    生物学杂志    2022, 39 (6): 35-.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2.06.035
    摘要484)      PDF   
    新冠病毒(SARS-CoV-2)出现越来越多侵染性更强的突变体,比较有代表性的毒株是B.1.351和B.1.617,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S蛋白484号位点有氨基酸突变。484号位点是一个与hACE2上的残基K31相互作用的位点。从分子动力学和蛋白质对接的角度入手,通过研究新冠病毒的E484K和E484Q突变,发现与hACE2直接作用的氨基酸残基(A475、N487)间的氢键键长缩短。动力学结果表明,475~489这段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的活跃性,是一个不应该被忽略的药物设计靶点。可以为开发新冠病毒抑制剂提供新靶点,一定程度上预测新冠病毒未来进化方向,同时也为类似的冠状病毒的突变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和性抗体在病毒性传染病治疗中的应用和展望
    胡 婧, 邓莎莎, 王美华, 刘梦瑶, 金腾川
    生物学杂志    2025, 42 (1): 1-.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5.01.001
    摘要204)      PDF   
    传染病是一种由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能够影响人类及动物卫生健康甚至产生极大社会经济负担的传播性疾病。与疫苗接种、抗病毒药物治疗等防治手段相比,抗体药物因其副作用小、作用时效性强、特异性好等优点已逐渐成为传染病治疗的一项重要策略。中和性抗体是一种通过与感染性粒子表面抗原蛋白特异性结合,从而阻断其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防止细胞被感染原侵害的抗体。目前已有多种针对病毒感染的中和性抗体被开发出来。系统介绍了新冠病毒、埃博拉病毒、艾滋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4种典型病毒中和性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以新冠病毒S蛋白、埃博拉病毒GP蛋白、艾滋病毒gp160蛋白及呼吸道合胞病毒F蛋白为靶点的代表性抗体,并对中和性抗体靶点选择及未来开发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靶向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丁孺孺, 滕梦婷, 胡佳颖, 张鹏
    生物学杂志    2019, 36 (6): 74-.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19.06.074
    摘要508)      PDF   

    苯并咪唑由于其优秀的杂环系统在生物医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很多研究者以苯并咪唑为母核合成了许多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苯并咪唑类衍生物。通过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合成具有靶向抗肿瘤活性的苯并咪唑类衍生物的文献,对其主要抗肿瘤作用靶点如拓扑异构酶、PARP、微管蛋白、G-四链体DNA以及CK2蛋白激酶进行分类介绍,并对不同作用靶点下的苯并咪唑类衍生物进行构效分析,阐述不同基团的引入对该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的影响,如甲基的引入增强化合物的亲脂性从而更好地进入细胞产生更好的抗肿瘤活性,吸电子基团F和Cl的引入增强化合物对细胞的毒性等。旨在为合成新型低毒的苯并咪唑类抗肿瘤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十四五”背景下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王浩绮, 高 豪, 信丰学
    生物学杂志    2023, 40 (3): 1-.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3.001
    摘要804)      PDF   
    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生物技术行业的产业布局。目前,合成生物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合成、医学、能源、工业等多个领域。伴随我国《“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的颁布,被誉为“第三次生物科技革命”的合成生物学研究热度高涨。合成生物学凭借更经济、环境友好等突出特点,将颠覆相当一部分传统行业。梳理我国合成生物学领域行业政策和国内合成生物学产业,并针对合成生物学在生物基化学品、生物制药、农业、食品、医美和化妆品领域的作用进行重点阐述,同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物的分节现象
    李海云, 李 瀛
    生物学杂志    2023, 40 (6): 94-.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6.094
    摘要243)      PDF   
    从分节现象的定义、国内外动物分节现象的用词混乱状况、动物分节的起源、分节的类型及其演化意义等方面综述动物分节现象的相关内容。介绍人们对动物分节现象认识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困惑,将动物分节现象的定义进行调整,以增加其普适性;结合动物分节起源实际,将动物分节的起源归纳为后生长区起源、前生长区起源和轴向同时起源3种基本类型;用更通俗的词语介绍传统同律分节及异律分节的具体定义及实例;明确同律分节及异律分节普遍存在于动物界众多类群而非局限于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及脊索动物或脊椎动物;在传统同律分节及异律分节基础上增加系列重复类型。旨在使读者对动物分节现象有较全面的理解,同时为动物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双歧杆菌胞外多糖对非酶糖基化的抑制作用
    夏俊英, 余海霞, 戚仕梅, 张富娜, 邬 婧, 肖卫华
    生物学杂志    2024, 41 (5): 6-.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5.006
    摘要190)      PDF   
    利用人粪便中分离的一株长双歧杆菌ZJ1株胞外多糖提取物(ZJ1-EPS),分别采用丙酮醛(MGO)诱导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皮肤细胞非酶糖基化(AGEs)模型和葡萄糖诱导斑马鱼AGEs模型,探究ZJ1-EPS抑制AGEs的作用和机制。结果表明,ZJ1-EPS对AGEs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可显著抑制角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丙酮醛(MGO)诱导的MMP-1表达,促进胶原蛋白的表达。研究揭示了双歧杆菌胞外多糖提取物具有抑制AGEs生成的作用,提示其用于皮肤抗衰的作用机制和应用潜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巴胺调控秀丽隐杆线虫遗忘的机制研究
    朱 曼, 李若冰
    生物学杂志    2025, 42 (1): 83-.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5.01.083
    摘要93)      PDF   
    为探究多巴胺信号途径在遗忘中的作用及分子调控机制,利用秀丽隐杆线虫食物-丁酮正向联想性学习模型对多巴胺信号途径关键组分进行筛选,包括酪氨酸羟化酶(CAT-2)、多巴胺转运体(DAT-1)、多巴胺受体(DOP-1/2/3/4)、G蛋白以及下游cAMP和PLC途径。结果显示:cat-2突变或6-OHDA处理阻碍了多巴胺信号的正常传递,从而导致线虫的学习和记忆保留能力明显下降;dat-1突变导致多巴胺的重摄取功能受阻,表现为加速遗忘;dop-1突变株的记忆保留存在缺陷,而dop-2、dop-3和dop-4突变株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在筛选作用于多巴胺受体下游的G蛋白GSA-1、GOA-1、EGL-30中,仅gsa-1突变加速了遗忘。此外,对多巴胺下游的cAMP和PLC途径关键成员进行筛选,发现cAMP途径中kin-2(PKA)的突变加速遗忘发生。结果表明,在秀丽隐杆线虫中,多巴胺可能通过DOP-1/GSA-1/PKA通路参与调控遗忘。这些实验结果将为多巴胺在遗忘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比较多巴胺系统在物种进化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主题设计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张宏宇, 王素英, 杨晓丽
    生物学杂志   
    γH2AX、53BP1及RAD51焦点用于分析DNA双链断裂损伤
    王依朝, 樊丽, 王红霞, 杨思路, 崔雅妮, 段奕鋆, 段静静, 任来峰, 苏文
    生物学杂志    2020, 37 (1): 16-.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0.01.016
    摘要6277)      PDF   
    γH2AX、53BP1及RAD51焦点(foci)是DNA双链断裂(DSBs)损伤修复的评价指标。其中,γH2AX分析应用最为广泛,但最新有研究发现其并不完全与DSBs损伤一致。系统分析了DNA损伤时γH2AX、53BP1及RAD51 foci的动力性变化及其在DSBs损伤评估中的合理应用。结果表明,在电离辐射处理时,γH2AX和53BP1 foci具有高度一致性,均可反映DSBs损伤及修复的动力性变化,而RAD51 foci仅出现在部分损伤细胞中,与其主要参与同源重组修复一致。在喜树碱(CPT)处理时,γH2AX呈现两种染色类型(亮而离散的foci和泛核磷酸化),53BP1 foci仅出现在亮而离散的γH2AX foci阳性细胞且与其高度一致。结果提示,单独γH2AX染色阳性并不能准确代表DSBs损伤,而应结合53BP1 等染色来综合分析DSBs损伤程度;RAD51 foci分析仅能反映部分细胞的DSBs损伤修复(主要是同源重组)情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包含ARS/CEN元件的游离质粒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稳定性研究
    刘国强, 孙文浩, 张晴业, 周金凯, 白仲虎, 刘秀霞, 杨艳坤
    生物学杂志    2020, 37 (2): 10-.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0.02.010
    摘要1350)      PDF   
    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外源蛋白表达系统之一。目前使用最多的外源蛋白表达策略是使用整合型质粒;游离型质粒由于其高不稳定性,在毕赤酵母中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将ARS/CEN等元件连接到pPIC9K载体上,构建能够自主复制的游离型质粒pPIC9K-ARS/CEN,通过传代培养检测质粒丢失的方法探究毕赤酵母在细胞传代培养过程中游离质粒的稳定性。无选择压力情况下,包含ARS/CEN元件的游离质粒在细胞培养10代之前具有极高的稳定性,随后游离质粒开始丢失,到第20代质粒丢失率高达92.94%。该研究结果为构建稳定的游离质粒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质粒消除方法,为毕赤酵母运用CRISPR/Cas9系统进行多基因编辑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枸杞外泌体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的调控作用
    张丽昀, 王泽华, 马春燕
    生物学杂志    2024, 41 (5): 48-.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5.048
    摘要177)      PDF   
    为阐明枸杞外泌体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抑制和凋亡的调控作用,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枸杞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检测外泌体的形态,粒径分析检测外泌体的直径分布。用提取到的枸杞外泌体作用于A549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枸杞外泌体对A549细胞的增殖影响,EdU检测枸杞外泌体对A549细胞的活性影响,细胞划痕、Transwell检测细胞的迁移效率,细胞克隆法检测细胞的克隆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法检测细胞凋亡通路的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表明,提取的枸杞外泌体在电镜下呈茶托状,大小在40~200 nm,符合外泌体形状特征。与对照组相比,枸杞外泌体组能够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549细胞增殖(P<0.01)。不同浓度枸杞外泌体处理组的细胞迁移能力和细胞克隆能力也呈浓度依赖性下降(P<0.01),而细胞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增多(P<0.01)。枸杞外泌体能够浓度依赖性地上调Cl-Caspase3、p53、Bax等促凋亡因子,下调Bcl-2等抑凋亡因子的蛋白和基因(P<0.01)。结果表明,枸杞外泌体可以抑制A549细胞增殖,促进A549细胞凋亡并且枸杞外泌体可通过线粒体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青稞干旱应答的转录组分析
    陈帅豪, 牛莉萍, 博 拉, 覃钟梦怡, 达瓦顿珠, 伦珠朗杰, 侯 昕
    生物学杂志    2025, 42 (1): 9-.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5.01.009
    摘要135)      PDF   
    青稞是重要的禾本科作物,具有较强抗旱性,在青藏高原等地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为研究其抗旱机制,对两个抗旱性不同的青稞品种进行模拟干旱及转录组分析。从敏感品种YC85和抗旱品种ZY1100中分别筛选出85和186个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显示,YC85主要集中在水应答和离子转运,ZY1100富集在酸代谢和氨基酸合成;KEGG分析发现,YC85主要富集在MAPK信号和氨基酸代谢通路,ZY1100富集在激素信号转导和氨基酸合成。并从中挖掘到59个干旱应答基因。研究丰富了青稞抗旱基因信息,为解析青稞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及抗旱基因挖掘提供了宝贵资源,为基因功能研究和育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学双语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李大辉,袁 艺
    生物学杂志   
    牡蛎诺如病毒多样性研究中病毒富集方法的评估
    郭萍,潘迎捷,喻勇新
    生物学杂志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19.03.104
    在耐热的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中构建微生物细胞工厂
    王冬梅, 洪泂
    生物学杂志    2020, 37 (1): 1-.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0.01.001
    摘要744)      PDF   
    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具有耐高温、高生长速率、可利用广泛的碳源等优点,作为微生物细胞工厂的宿主菌有很大优势。野生型的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在生产菊糖酶、乙醇、苯乙醇及乙酸乙酯等产品上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其作为微生物细胞工厂的生产效率,也可对该酵母进行基因工程改造,其遗传操作系统包括宿主菌、外源基因的表达方法和基因敲除方法也逐渐建立和完善;在此基础上以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为平台通过工程改造构建的微生物细胞工厂具有了一定的高效生产重组蛋白、乙醇、木糖醇、乳酸、果糖、虾青素等产品的能力。但是马克思克鲁维酵母在多种碳源的共利用、抑制物耐受、高浓度底物和产物的耐受等方面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生物学及其研究进展
    严伟, 信丰学, 董维亮, 周杰, 章文明, 姜岷
    生物学杂志    2020, 37 (5): 1-.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0.05.001
    摘要1473)      PDF   
    合成生物学汇聚并融合了生命科学、工程学和信息科学等诸多学科,是现代生物学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它以工程化设计为理念,构建标准化的元器件和模块,融会工程科学原理, 采用自下而上的策略,对已存在的系统或体系进行全新的合成与改进,以揭示生命规律和构筑新一代生物工程体系,为生命科学开创了一种全新研究模式。继“DNA 双螺旋发现”和“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之后,合成生物学正在开启新的生物技术革命。作为一个新兴的“汇聚”型学科,随着 DNA 合成技术的进步和合成生物学理念的深入,合成生物学已经在多个研究方向取得了长足发展。通过介绍合成生物学的概念,概述了合成生物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以及在天然产物、医学、能源和工业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