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切换
生物学杂志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介绍
期刊荣誉
收录情况
期刊历史
编委会
期刊在线
当期目次
网络首发
过刊浏览
知网查询
万方查询
维普查询
论文检索
全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文章引用排行
高影响论文
E-mail Alter
投稿指南
广告信息
期刊订阅
广告宣传
出版伦理声明
联系我们
English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下载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生物冶金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杨宝军, 刘 洋, 刘红昌, 李咏梅, 甘 敏, 王 军, 廖 蕤, 章 可, 朱振宇, 邱冠周
生物学杂志 2024, 41 (
3
): 1-.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3.001
摘要
(
480
)
PDF
可视化
低品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制约着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生物冶金技术是实现矿物加工和有色金属冶金领域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前沿性技术,同时在矿山重金属污染场地原位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综述了生物冶金技术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生理特征和作用机制,以及生物冶金在硫化铜矿浸出、难处理金矿氧化预处理、铀矿浸提、稀土提取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现状,提出未来应针对高效浸出微生物选育、生物浸出界面作用机制、高效节能装置和工程化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并进一步拓展生物冶金技术研究及应用领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小檗碱的体外抗衣原体活性研究
解文霞, 朱怡昕, 包小峰
生物学杂志 2024, 41 (
5
): 1-.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5.001
摘要
(
324
)
PDF
可视化
研究旨在阐明天然产物小檗碱的体外抗衣原体活性。首先,通过测定小檗碱对沙眼衣原体L2和鼠衣原体MoPn包涵体形成数量和感染性子代滴度的影响,发现小檗碱对两种衣原体均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其次,采用CCK-8试剂盒测定化合物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显示浓度不高于8 μmol/L时小檗碱无明显宿主细胞毒性。借助宿主细胞和衣原体预处理实验,发现小檗碱不能直接作用于宿主细胞,仅能微弱地直接作用于衣原体而影响衣原体的感染过程。最后,分析小檗碱对衣原体增殖过程的影响。后加药和撤药实验结果显示,小檗碱主要作用于2~12 h的EB→RB转化阶段;长期耐受实验结果表明,小檗碱可以延缓衣原体的生长周期,但不能完全杀死衣原体。综上,小檗碱具有广谱的体外抗衣原体活性,对衣原体增殖过程的干扰作用强于对感染过程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黄色黏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离子型稀土矿相互作用比较研究
王梦园, 黄诗云, 刘红昌, 刘 洋, 李京娜, 聂珍媛, 夏金兰, 王 军
生物学杂志 2024, 41 (
3
): 11-.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3.011
摘要
(
251
)
PDF
可视化
以稀土矿区环境中常见的黄色黏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对象,比较研究这两种细菌及其发酵液与离子型稀土矿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溶液行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分析作用前后细胞和矿物相的形态、结构、稀土元素分布和官能团变化。结果表明,黄色黏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稀土矿物作用过程具有一定差异性,在溶浸稀土矿过程中,铜绿假单胞菌直接作用体系相比发酵液间接作用体系溶浸稀土离子效果更好,而黄色黏球菌直接作用体系弱于发酵液间接作用体系。此外,稀土矿物的存在可以促进黄色黏球菌脂质和蛋白组分的分泌,抑制其多糖组分的分泌,而对铜绿假单胞菌,稀土矿物的存在对脂质和蛋白组分分泌影响较小,但促进了多糖组分的分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植物干细胞前沿研究:从基础理论到应用
陈 柳, 张吉祥, 陈春丽
生物学杂志 2024, 41 (
6
): 92-.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6.092
摘要
(
247
)
PDF
可视化
2023年11月17日至11月20日,由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领衔主办的第一届全国植物干细胞生物学大会在武汉举行,会议聚焦植物干细胞的理论与应用前沿研究,从动植物干细胞的共性及特性比较、植物干细胞的活性调控到再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再到单细胞测序技术及多学科交叉在植物干细胞研究中的新进展,以及植物干细胞在现代生物技术包括组织培养、嫁接、扦插等无性繁殖、植物基因组编辑与遗传转化、作物分子育种、合成生物学的植物干细胞底盘中的应用等多方面进行报告与交流。大会的召开有效推动了国内植物干细胞理论及应用研究的发展,为培育该领域后备人才、为与会者搭建平等交流与积极合作的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BDNF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宋雪晴, 孙雅伦, 周丽芳, 王松华, 孟 玮
生物学杂志 2024, 41 (
6
): 96-.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6.096
摘要
(
246
)
PDF
可视化
介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功能及相关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包括促进神经元生长和存活、增强突触可塑性、参与神经递质调节、促进髓鞘形成以及神经保护等功能,提示BDNF对改善和治疗CNS疾病有重要作用。通过总结与BDNF相关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前研究,概述BDNF对脊髓损伤、创伤性脑损伤、缺血性脑损伤、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癫痫以及抑郁症等CNS疾病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归纳BDNF在CNS疾病中作用的分子机制,为BDNF用于探索治疗相关CNS疾病的研究提供思路。未来可在实验动物身上探究BDNF的药物动力学机制,通过开发不同的BDNF给药方式及其衍生药物,有望达到治疗CNS相关疾病的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空间微生物研究及生物工程应用
孙丽超, 赵鹏卓, 胡 伟, 霍毅欣
生物学杂志 2024, 41 (
6
): 1-.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6.001
摘要
(
218
)
PDF
可视化
研究空间环境或模拟空间环境下的微生物行为及胁迫响应机制,有助于理解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性和进化性原理,对航天育种、科学指导航天任务、推动载人航天事业发展以及太空探索均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微生物对空间环境的影响,介绍了空间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和设备,综述了微重力、太空辐射等空间环境下微生物的生长与形态、细胞传质、次级代谢产物、免疫特性、生物膜形成、DNA损伤和胁迫响应等分子机制,深入探讨了空间微生物研究的价值,并对航天育种应用和生物医学工程应用等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中和性抗体在病毒性传染病治疗中的应用和展望
胡 婧, 邓莎莎, 王美华, 刘梦瑶, 金腾川
生物学杂志 2025, 42 (
1
): 1-.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5.01.001
摘要
(
204
)
PDF
可视化
传染病是一种由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能够影响人类及动物卫生健康甚至产生极大社会经济负担的传播性疾病。与疫苗接种、抗病毒药物治疗等防治手段相比,抗体药物因其副作用小、作用时效性强、特异性好等优点已逐渐成为传染病治疗的一项重要策略。中和性抗体是一种通过与感染性粒子表面抗原蛋白特异性结合,从而阻断其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防止细胞被感染原侵害的抗体。目前已有多种针对病毒感染的中和性抗体被开发出来。系统介绍了新冠病毒、埃博拉病毒、艾滋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4种典型病毒中和性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以新冠病毒S蛋白、埃博拉病毒GP蛋白、艾滋病毒gp160蛋白及呼吸道合胞病毒F蛋白为靶点的代表性抗体,并对中和性抗体靶点选择及未来开发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稀土钇生物浸出研究进展
颜琳琳, 汪海兰, 肖春桥, 方 云
生物学杂志 2024, 41 (
3
): 61-.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3.061
摘要
(
200
)
PDF
可视化
综述稀土钇(Y)在自然界的赋存状态及分布情况、主要的化学提取与生物提取方法,并从稀土钇生物浸出(微生物吸附、微生物代谢物浸取)、稀土钇对微生物的影响等方面探讨稀土钇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法提取稀土钇前景广阔,但仍然面临着优势浸矿菌株匮乏、矿物-微生物互作机制尚不明确等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建立高通量浸矿微生物筛选和功能菌种快速识别方法、加强微生物与钇在分子水平上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微生物对钇元素的选择性浸出研究、推广微生物代谢产物生物浸取,优化原位浸提工艺技术等建议,期望能对我国钇资源的设计开发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UHRF1在人乳腺癌细胞中调控基因差异表达的鉴定及分析
宫春雪, 董钦才, 刘 萱, 曹 诚
生物学杂志 2024, 41 (
6
): 12-.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6.012
摘要
(
198
)
PDF
可视化
UHRF1(ubiquitin-like with PHD and Ring finger domains 1)是一种维持DNA甲基化修饰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在胚胎发育和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鉴定了受UHRF1调控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基因参与的细胞功能、代谢途径和疾病相关通路进行分析。提取UHRF1敲低细胞(MCF-7/shRNA-UHRF1)和对照组细胞(MCF-7/shRNA-Scramble)的RNA进行RNA-Seq测序,利用DESeq2软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鉴定,并通过qRT-PCR对部分基因进行验证。利用Gene ontology(GO)功能聚类、Kyoto Ency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Disease ontology(DO)疾病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差异基因的潜在功能。研究共鉴定出2926个受UHRF1调控的差异表达基因,与对照组相比,shRNA-UHRF1细胞中有1453个基因下调表达,1473个基因上调表达。GO和KEGG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细胞代谢、免疫调节、信号传导、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发生等。D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基因参与癌症和神经性疾病。研究结果表明,表观遗传调控因子UHRF1介导的DNA甲基化可在转录水平上调控基因的差异表达,为UHRF1参与调控相关信号通路提供数据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AsmiR156:沙蓬干旱记忆分子调控网络的潜在枢纽
房庭舟, AWUKU Ibrahim, 燕 霞, 钱朝菊, 范兴科, 赵鹏姝, 廖钰秋, 史 梁, 马小飞
生物学杂志 2024, 41 (
4
): 1-.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4.001
摘要
(
196
)
PDF
可视化
为探索miRNA-mRNA如何参与沙蓬干旱响应和干旱记忆,选择沙蓬干旱敏感生态型AEX为植物材料,开展3轮干旱-复水循环实验后进行转录组和sRNA测序。分别鉴定出341个和7858个响应干旱胁迫的沙蓬miRNA(DEMIs)和mRNA(DEMs)。DEMI-DEM调控网络构建表明,24个沙蓬DEMIs参与调控1423个DEMs,这些靶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分化功能。鉴定出两个干旱记忆miRNA(DMMIs) miR156和miR6173,分别调控11个和6个干旱记忆基因(DMGs)。miR156的靶基因包括3个转录因子(TF)AsRWP-RK、AsC3H11和AsWRKY33;miR6173的靶基因包括两个GST(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先前的研究中,AsC3H11和AsWRKY33作为TF分子开关参与沙蓬干旱记忆分级调控网络,因此,沙蓬miR156可作为“miRNA-转录因子-功能基因”网络的候选枢纽。研究解析了沙蓬干旱响应和干旱记忆的分子调控基础,将为荒漠植物中的抗逆遗传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群体感应介导细菌-噬菌体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高 苗, 凌保东
生物学杂志 2024, 41 (
5
): 94-.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5.094
摘要
(
195
)
PDF
可视化
群体感应系统作为微生物间至关重要的通信机制,与细菌-噬菌体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综述群体感应系统在介导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细菌各种表面蛋白的形成、原核生物适应性免疫系统来抵抗噬菌体感染的作用和调控噬菌体裂解-溶源决策以优化噬菌体自身生存与繁殖的作用。通过对群体感应系统在细菌-噬菌体间相互作用研究结果的整理和总结,期望能够为全面深入探索群体感应系统在细菌-噬菌体间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为噬菌体控制耐药病原菌的传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ZH7的分离鉴定及脱氮特性研究
杨宗政, 孟 珠, 焦永杰, 闫慧娟, 左梓涵, 张 晶, 吴志国
生物学杂志 2024, 41 (
5
): 34-.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5.034
摘要
(
192
)
PDF
可视化
从养殖塘底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具有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功能的菌株ZH7,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序列将菌株鉴定为不动杆菌属(Acinetbactersp.)。研究不同环境因素(碳源、碳氮比、温度、pH、摇床转速、NaCl浓度)对菌株生长及脱氮性能的影响,并在最佳条件下,探究菌株在单一氮源和混合氮源中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性能。结果表明:ZH7可以乙酸钠为碳源,在C/N为12~16、温度30 ℃、摇床转速180 r/min、pH 7~9的条件下对氨氮(NH+4-N)和硝酸盐氮(NO-3-N)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5%以上。混合氮源条件下(氨氮和硝酸盐氮),菌株会优先利用氨氮。氮源去除过程符合Compertz模型,菌株对氨氮的最大去除速率明显高于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Rm分别为12.61、7.17和7.23 mg/(L·h)。菌株ZH7具有高效的脱氮能力,可作为生物脱氮候选菌株。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长双歧杆菌胞外多糖对非酶糖基化的抑制作用
夏俊英, 余海霞, 戚仕梅, 张富娜, 邬 婧, 肖卫华
生物学杂志 2024, 41 (
5
): 6-.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5.006
摘要
(
190
)
PDF
可视化
利用人粪便中分离的一株长双歧杆菌ZJ1株胞外多糖提取物(ZJ1-EPS),分别采用丙酮醛(MGO)诱导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皮肤细胞非酶糖基化(AGEs)模型和葡萄糖诱导斑马鱼AGEs模型,探究ZJ1-EPS抑制AGEs的作用和机制。结果表明,ZJ1-EPS对AGEs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可显著抑制角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丙酮醛(MGO)诱导的MMP-1表达,促进胶原蛋白的表达。研究揭示了双歧杆菌胞外多糖提取物具有抑制AGEs生成的作用,提示其用于皮肤抗衰的作用机制和应用潜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转基因本氏烟草中CtDXR基因拷贝数及耐盐耐高温功能的初步分析
田春尧, 冀慧玥, 丁润月, 郑乔木, 周嘉裕, 廖 海
生物学杂志 2024, 41 (
4
): 17-.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4.017
摘要
(
189
)
PDF
可视化
评估转基因本氏烟草中CtDXR基因的拷贝数,并初步分析其耐盐与耐高温能力。首先利用Southern Blot技术确定野生型本氏烟草中Actin基因的拷贝数,并以Actin基因为内参基因,以转CtDXR基因本氏烟草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转基因植株中CtDXR基因的拷贝数。最后,初步分析转基因植株的耐盐与耐高温能力。基于PCR方法,随机检测10株T1代转基因本氏烟草植株均能扩增出目的条带,表明它们均已成功转入目的基因CtDXR;Actin基因在本氏烟草基因组中为单拷贝基因;以Actin基因为内参基因,最终确定80%的转CtDXR基因植株为单拷贝或低拷贝株系;盐胁迫下,转CtDXR基因植株的株高(P<0.01)、侧根数(P<0.01)与鲜重(P<0.001)优于野生型植株,高温胁迫下,转CtDXR基因植株的株高(P<0.01)、叶片数(P<0.01)与鲜重优于野生型植株,表明转基因植株具有更强的耐盐和耐高温能力。利用研究建立的转基因本氏烟草外源基因拷贝数的检测方法,对转CtDXR基因植株完成外源基因拷贝数的鉴定,且初步鉴定了CtDXR基因具有耐盐与耐高温功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Gly33的缺失和突变对hTrx-1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郭席君, 杨吉康, 黄君维, 王 彤, 刘馨乔, 齐兴柱
生物学杂志 2024, 41 (
4
): 11-.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4.011
摘要
(
185
)
PDF
可视化
为探讨人硫氧还蛋白hTrx-1活性位点保守序列中Gly33残基在还原氧化性蛋白过程中是否必不可少,通过合成突变基因对hTrx-1的Gly33残基进行缺失和替换(G→A)。合成的突变基因随后在原核细胞中表达并进一步纯化及检测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无论是Gly33残基的缺失还是突变为Ala,突变的hTrx-1均能在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暗示2种突变型hTrx-1均能形成“Trx折叠”结构。抗氧化活性检测表明Gly33残基缺失的情况下,其抗氧化能力有所下降,当Gly33突变为Ala时,其抗氧化能力大幅下降到接近失去抗氧化能力。推测Trx-1活性中心保守氨基酸残基的改变影响了活性中心区域的几何构象,从而导致底物蛋白难以从空间上靠近。参与形成二硫键巯基的含量检测结果表明,突变型hTrx-1中形成二硫键巯基的含量明显低于野生型hTrx-1中形成二硫键巯基的含量,推测突变型hTrx-1的Cys32与Cys35形成二硫键的能力受到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砷黄铁矿生物氧化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洪茂鑫, 刘玉玲, 杨宝军, 王 军
生物学杂志 2024, 41 (
3
): 52-.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3.052
摘要
(
180
)
PDF
可视化
砷黄铁矿的生物氧化是产生含砷酸性矿山废水的主要原因,为了更好地研究含砷酸性矿山废水控制技术,综述砷黄铁矿生物氧化的关键环境影响因素和源头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砷黄铁矿的理化性质、化学和生物氧化特性,了解其在矿山环境中的氧化行为。深入阐述微生物、共存离子、有机物、伴生矿物等环境因素对砷黄铁矿生物氧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揭示砷黄铁矿生物氧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反应。环境中砷黄铁矿的氧化和砷的释放主要是由水、氧气和微生物3种成分驱动,可以通过隔绝其中任何一种成分来抑制其氧化,因此,着重介绍氧屏障法、杀菌剂法、混合碱性矿物处置法以及钝化涂层法等源头控制方法的机理并探讨其优缺点和适用性。在此基础上,还展望了该领域可行的研究方向,为评估和抑制砷黄铁矿导致的含砷酸性矿山废水提供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鱼类环境DNA保存条件的比较研究
刘 洋, 应 方, 杨 俊, 王焕英, 洪文杰, 王庭璋
生物学杂志 2024, 41 (
3
): 114-.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3.114
摘要
(
179
)
PDF
可视化
为探索环境水样中鱼类DNA的最佳保存方法和保存时间,选取饲养鱼的水样为研究对象,在无核酸污染的环境中,采用0.45 μm孔径滤膜对相同体积的水样进行预处理,并对富集环境DNA(eDNA)的滤膜进行不同保存方法和不同保存时间捕获的eDNA质量、鱼类12S rRNA 基因文库浓度、基于ASVs方法的鱼类12S rRNA 扩增子测序结果的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 ℃冷冻、-80 ℃冷冻、无水乙醇-常温、75%乙醇-常温、Longmire’s保存液-常温以及TK保存液-常温等6种保存方法捕获的eDNA效果最好的是TK保存液-常温,其次为冷冻保存(-20 ℃、-80 ℃)。-20 ℃冷冻、-80 ℃冷冻和TK保存液-常温等3种保存方法在同一保存时间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在保存时间2周内的测试条件下,也能稳定保存滤膜,最大程度还原水样中鱼类的遗传信息。研究对eDNA样本最佳保存条件的探索,将为第三方基因检测实验室对鱼类eDNA保存策略提供技术基础,便于eDNA宏条形码技术的开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合成生物学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王冬梅, 洪 泂
生物学杂志 2024, 41 (
5
): 122-.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5.122
摘要
(
178
)
PDF
可视化
高校“双一流”建设最主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培养,而建设高质量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理念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托。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合成生物学课程教学,通过十几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合成生物学课程-第二课堂-竞赛”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特色的高质量教学团队、紧跟学科领域前沿的教学内容,包括虚拟仿真实验及微课视频教学在内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编码生命”协会的课堂外实操技能训练及跨学科交流,以及以国际遗传工程机器竞赛(iGEM)为代表的高水平交叉学科生物学竞赛的科研实战训练,培养了本科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在国际遗传工程机器竞赛、国际定向进化大赛、合成生物学竞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枸杞外泌体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的调控作用
张丽昀, 王泽华, 马春燕
生物学杂志 2024, 41 (
5
): 48-.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5.048
摘要
(
177
)
PDF
可视化
为阐明枸杞外泌体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抑制和凋亡的调控作用,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枸杞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检测外泌体的形态,粒径分析检测外泌体的直径分布。用提取到的枸杞外泌体作用于A549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枸杞外泌体对A549细胞的增殖影响,EdU检测枸杞外泌体对A549细胞的活性影响,细胞划痕、Transwell检测细胞的迁移效率,细胞克隆法检测细胞的克隆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法检测细胞凋亡通路的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表明,提取的枸杞外泌体在电镜下呈茶托状,大小在40~200 nm,符合外泌体形状特征。与对照组相比,枸杞外泌体组能够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549细胞增殖(P<0.01)。不同浓度枸杞外泌体处理组的细胞迁移能力和细胞克隆能力也呈浓度依赖性下降(P<0.01),而细胞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增多(P<0.01)。枸杞外泌体能够浓度依赖性地上调Cl-Caspase3、p53、Bax等促凋亡因子,下调Bcl-2等抑凋亡因子的蛋白和基因(P<0.01)。结果表明,枸杞外泌体可以抑制A549细胞增殖,促进A549细胞凋亡并且枸杞外泌体可通过线粒体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不同种植年限薰衣草根系分泌物研究
师仁增, 邓 霞, 王君竹, 柳雯雯, 李桂花, 郭子轩, 焦子伟
生物学杂志 2024, 41 (
5
): 61-.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4.05.061
摘要
(
166
)
PDF
可视化
为探究不同种植年限对新疆伊犁薰衣草根系分泌物的影响,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对种植1年、3年和5年薰衣草(L1、 L3和L5)的根际土壤,以及未种植薰衣草(L0)的土壤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分析。结果表明,根系分泌物包括有机酸类、脂类、核酸类、碳水化合物类、维生素类和辅助因子类、激素类、多肽类、抗生素类和类固醇类。相较L0,L1、L3、L5分别筛选出26、17与21种显著差异分泌物(P<0.001);L1、 L3和L5分别富集到13、10条和9条显著差异代谢通路(P<0.05)。相较L1,L3和L5分别筛选到27种(P<0.05)和9种显著差异分泌物(P<0.001);L3和L5分别富集到4条和9条显著差异代谢通路(P<0.05)。与L3相比,L5筛选到13种显著差异分泌物(P<0.05),富集到6条显著代谢通路(P<0.05)。总体来说,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甾醇类物质先下降后上升,维生素类、多肽类和核苷酸类逐渐下降,薰衣草根系分泌物发生显著变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