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γH2AX、53BP1及RAD51焦点用于分析DNA双链断裂损伤
    王依朝, 樊丽, 王红霞, 杨思路, 崔雅妮, 段奕鋆, 段静静, 任来峰, 苏文
    生物学杂志    2020, 37 (1): 16-.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0.01.016
    摘要6277)      PDF   
    γH2AX、53BP1及RAD51焦点(foci)是DNA双链断裂(DSBs)损伤修复的评价指标。其中,γH2AX分析应用最为广泛,但最新有研究发现其并不完全与DSBs损伤一致。系统分析了DNA损伤时γH2AX、53BP1及RAD51 foci的动力性变化及其在DSBs损伤评估中的合理应用。结果表明,在电离辐射处理时,γH2AX和53BP1 foci具有高度一致性,均可反映DSBs损伤及修复的动力性变化,而RAD51 foci仅出现在部分损伤细胞中,与其主要参与同源重组修复一致。在喜树碱(CPT)处理时,γH2AX呈现两种染色类型(亮而离散的foci和泛核磷酸化),53BP1 foci仅出现在亮而离散的γH2AX foci阳性细胞且与其高度一致。结果提示,单独γH2AX染色阳性并不能准确代表DSBs损伤,而应结合53BP1 等染色来综合分析DSBs损伤程度;RAD51 foci分析仅能反映部分细胞的DSBs损伤修复(主要是同源重组)情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的分子机制
    陈柯岐, 邓星光, 林宏辉
    生物学杂志    2021, 38 (6): 1-.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1.06.001
    摘要3922)      PDF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和分析,综述植物应答极端温度、干旱、水淹和盐胁迫的分子机制。结合不同非生物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介绍植物响应逆境的信号感知方式和信号转导途径;分析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重要转录因子的调控机制以及胁迫耐受性产生期间重要次生代谢产物的作用方式。最后,从多信号网络调控机制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Alicycliphilus denitrificans Ylb10的Cr(VI)还原性质研究
    左群, 吕育财, 宋婷薇, 郭金玲, 任立伟, 龚大春
    生物学杂志    2021, 38 (6): 36-.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1.06.036
    摘要2843)      PDF   
    从求索溪底泥中,成功分离并获得一株具有高效还原Cr(VI)的菌株Ylb10。利用生理生化法和16S rDNA 测序法对Ylb10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Cr(VI),对其还原特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Ylb10菌是革兰氏阴性菌,与Alicycliphilus denitrificans的16S rDNA相似率为98.07%。Ylb10能很好地利用α-羟基-丁酸、L-乳酸、丙酸、乙酸、L-天冬氨酸、L-谷氨酸、L-丙氨酸、L-丝氨酸等底物。Ylb10菌相比摇床培养条件,在静置培养时能更好地还原Cr(VI),最佳还原Cr(VI)的pH值为8~9。当Cr(VI)的浓度低于200 mg/L时,该菌株能够将Cr(VI)还原,其中50 mg/L Cr(VI) 18 h的还原率达到96.5%,100 mg/L Cr(VI) 24 h的还原率达到93.83%,200 mg/L Cr(VI)浓度60 h还原效率为99-06%。由此得出,Alicycliphilus denitrificans Ylb10菌是一株高效六价铬还原菌,在处理铬污染的水质及土壤方面有很高的应用潜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溶酶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曲莉丽, 仓春蕾
    生物学杂志    2022, 39 (1): 1-.   DOI: 10. 3969/ j. issn. 2095-1736. 2022. 01. 001
    摘要2749)      PDF   
    溶酶体是真核细胞内发挥降解功能的主要细胞器,它的功能异常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综述溶酶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研究进展,并重点从溶酶体酶、溶酶体pH 调控和V-ATPase、溶酶体膜蛋白、溶酶体的细胞内定位等方面阐述溶酶体功能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为理解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机制提供新的视角,同时展望以溶酶体为靶点进行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和药物开发的广阔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ADPH依赖型谷氨酸脱氢酶的辅酶特异性改造
    陆利兵, 周海胜, 吴坚平, 杨立荣
    生物学杂志    2021, 38 (6): 31-.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1.06.031
    摘要2664)      PDF   
    于结构信息及保守序列比对,通过半理性设计和高通量筛选,将来源于Pseudomonas putida的NADPH依赖型谷氨酸脱氢酶PpGDH改造为NADH依赖型。与原始PpGDH相比,突变体PpGDH-D264V对NADH的偏好性(Ratio of kcat/Km)增强了1 607倍,并具有对多种酮酸底物的催化活力,可用于制备多种非蛋白质氨基酸。对PpGDH-D264V进行酶学性质表征,其最适温度为45 ℃,最适pH值8.0,T10 min1/2温度达到58.1℃,在中性及弱碱性环境下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为后续应用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UDP-糖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陈归航, 李 春, 冯旭东
    生物学杂志    2023, 40 (2): 95-.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2.095
    摘要2464)      PDF   
    尿苷二磷酸(UDP)-糖是糖基化修饰利用的一类重要糖供体,从合酶途径、磷酸化酶途径和激酶途径总结UDP-糖的体内合成过程,由于关键酶的缺乏,只有UDP-葡萄糖(UDP-Glc)能从以上3种途径快速合成。通过特定功能酶能够实现UDP-糖之间快速转化,这种转化以UDP-葡萄糖为起始物,以UDP-葡萄糖醛酸(UDP-GlcA)为中间体,在此基础上,概述特定功能酶催化UDP-糖合成的最新进展,探讨脱氢酶、脱羧酶、异构酶和还原酶在UDP-糖转化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剖析UDP-糖合成的现存问题,展望UDP-糖合成的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更快地挖掘UDP-糖基供体的作用潜能和实现更加高效低成本的糖基化修饰提供新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Rho/ROCK信号通路功能及其活性调节
    曹美霞1,2, 屈长青1
    生物学杂志   
    小鼠CCL2蛋白原核表达及纯化分析
    马振玲, 王雷, 乔柳惠, 刘薇
    生物学杂志    2021, 38 (6): 20-.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1.06.020
    摘要2267)      PDF   
    旨在构建小鼠CCL2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表达纯化CCL2重组蛋白,初步检测CCL2蛋白对白血病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通过PCR扩增小鼠CCL2基因,用LIC(ligation-independent cloning)法构建pGEX-4T-CCL2原核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在不同温度及IPTG浓度下诱导表达,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鉴定,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处理C1498细胞检测其对白血病细胞黏附及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pGEX-4T-CCL2原核表达载体,通过优化表达条件,确定20 ℃、0.1 mmol/L IPTG诱导6 h能够表达目的蛋白。利用谷胱甘肽琼脂糖凝胶纯化出了具有生物学功能的融合蛋白,且CCL2蛋白能够促进白血病细胞黏附及迁移,为CCL2在白血病功能及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小麦TaZFP33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与表达分析
    巫群, 李永亮, 邹肖肖, 孙傲龙, 林晓霞, 周苹, 郭新红
    生物学杂志    2021, 38 (6): 9-.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1.06.009
    摘要2194)      PDF   
    C2H2锌指蛋白作为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应答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以春小麦品种Fielder(Triticum aestivum L. cv. Fielder)为材料克隆到锌指蛋白TaZFP33基因,其编码区全长510 bp,编码169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得知:TaZFP33蛋白分子质量为17.5 ku,等电点为6.43,属于Q型锌指蛋白,且为不稳定疏水性蛋白。通过系统进化与启动子分析表明该基因可能受ABA诱导的相关胁迫响应。转化烟草进行瞬时表达分析,结果表明TaZFP33定位在细胞核上。实时荧光定量分析组织特异性表达表明,TaZFP33基因在小麦胚、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胚中表达量最高。经不同浓度的ABA、PEG6000和NaCl处理幼苗后,发现TaZFP33基因对上述胁迫均有不同程度的响应。该研究为后续深入探索TaZFP33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小麦的抗逆性研究提供候选基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贝莱斯芽孢杆菌对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效果
    潘梦诗, 郭文阳, 张宗源, 岳丹丹, 亓兰达, 王雪妍, 张英涛
    生物学杂志    2022, 39 (1): 37-.   DOI: 10. 3969/ j. issn. 2095-1736. 2022. 01. 037
    摘要2150)      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作为最新发现的潜力生防菌,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生防机制初探和盆栽试验,研究其对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效果。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可显著抑制花生白绢病的生长,菌丝生长抑制率达81. 93%,破坏病菌菌丝结构,抑制菌核的生成。对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生防机制进行初探,贝莱斯芽孢杆菌可产生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和嗜铁素,其无菌发酵滤液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盆栽试验结果显示,经菌液处理后均能抑制花生白绢病的发生,降低花生病情指数,对花生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接种病菌2 d 后喷洒菌液的处理效果最优,防治效果可达66. 15%。贝莱斯芽孢杆菌可用于花生白绢病的防治,具有良好的生防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CRISPR/Cas9系统敲除大肠杆菌tnaA基因
    何京桦, 乐科易
    生物学杂志    2019, 36 (6): 17-.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19.06.017
    摘要2027)      PDF   

    大肠杆菌的tnaA基因编码色氨酸酶,该基因的失活有利于大肠杆菌积累更多的L-色氨酸。利用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对大肠杆菌tnaA基因进行敲除。首先针对tnaA基因设计CRISPR/Cas9作用靶点,构建gRNA表达质粒;随后人工设计同源修复供体基因序列,构建成完整的CRISPR/Cas9基因敲除系统;将该系统应用到大肠杆菌w3110-Δ中,经PCR和测序鉴定,证实目的基因tnaA敲除成功,敲除效率75%。成功构建了大肠杆菌tnaA基因敲除菌,为大肠杆菌L-色氨酸高产菌株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独行菜LaAP2基因密码子偏性与进化分析
    周茜, 王玉州, 陈芸, 凯迪日耶·玉苏普, 刘飞, 赵惠新
    生物学杂志    2021, 38 (6): 15-.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1.06.015
    摘要1968)      PDF   
    为明确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LaAP2基因密码子的使用特性,运用CodonW与EMBOSS等程序软件,分析了独行菜LaAP2基因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并比较了独行菜LaAP2基因与模式生物的密码子使用频率。通过中性绘图、ENc(有效密码子数)和差性分析,探讨AP2基因密码子使用偏性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独行菜LaAP2基因的ENc值为48-65,CAI(密码子适应指数)为0-214,GC含量为42-69%,表明其密码子使用偏性弱,密码子偏好使用AT;RSCU值计算独行菜LaAP2基因高频密码子有11个;不同物种间的AP2基因的密码子存在一定选用偏好性;RSCU聚类分析表明,独行菜LaAP2基因与双子叶植物中十字花科的植物使用偏性最相似;密码子碱基成分和相关性分析发现,LaAP2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密码子偏好性的形成与突变和自然选择等诸多因素相关;比较密码子使用频率分析发现,原核生物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更适合作为独行菜LaAP2基因的异源表达受体,模式植物拟南芥是较适宜独行菜LaAP2基因的遗传转化受体。研究为今后独行菜LaAP2基因的异源表达以及相关基因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神经酰胺从头合成途径关键代谢酶的研究进展
    李玉慧, 陈成
    生物学杂志    2020, 37 (4): 90-.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0.04.090
    摘要1961)      PDF   
    神经酰胺是调控细胞分化、增殖、凋亡,调节机体衰老与肿瘤免疫等重大生命活动的重要活性脂质,同时也是糖鞘脂等一系列重要生理鞘脂合成的通用前体。作为鞘脂代谢的中心,神经酰胺在机体内的合成与降解受到严格调控,其合成包括从头合成途径、鞘磷脂酶途径及补救途径。尽管从头合成途径对于神经酰胺在机体内的合成量贡献仅为5%~10%,但近年来对该条途径中关键代谢酶的研究却表明了它们与诸多疾病密切相关,这也说明了该途径在机体生命活动中的复杂性与重要性。旨在系统性地综述神经酰胺从头合成途径关键代谢酶的研究进展,为深入了解该途径以及关键代谢酶的功能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今后针对该途径的个性化药物开发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腺癌细胞与巨噬细胞融合对PI3K/AKT和MAP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张丽娜, 张迪迪, 赵雷, 顾宇轩, 孙霄麟
    生物学杂志    2021, 38 (6): 25-.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1.06.025
    摘要1926)      PDF   
    为揭示细胞融合与肿瘤转移之间的分子机制,在前期已经成功构建乳腺癌细胞与巨噬细胞融合模型,发现融合细胞的增殖与转移能力显著增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乳腺癌细胞与巨噬细胞融合对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密切相关的PI3K/AKT和MAP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PI3K/AKT和MAPK/ERK信号通路的关键标志蛋白p-PI3K、p-AKT和p-ERK1/2在融合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上调,经LY294002和PD98059抑制剂阻断PI3K/AKT和MAPK/ERK信号通路后,融合细胞中p-AKT和p-ERK1/2的表达明显下降,而且融合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受到抑制。结果提示乳腺癌细胞与巨噬细胞融合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和MAPK/ERK信号通路促进乳腺癌增殖与转移,这也为进一步明确细胞融合在肿瘤发生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肠杆菌fliC 基因失活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特征
    赵行行, 程玉梅, 陈 娴, 崔古贞, 齐晓岚, 洪 伟
    生物学杂志    2022, 39 (1): 27-.   DOI: 10. 3969/ j. issn. 2095-1736. 2022. 01. 027
    摘要1905)      PDF   

    构建编码大肠杆菌鞭毛蛋白基因(fliC)失活突变株,并探究其生物被膜形成改变后在应激状态下的生物学特征。使用Thermotargetron 靶向基因失活系统,构建fliC 基因失活突变株(ΔfliC420s),测定ΔfliC420s 与野生型菌株的生长速率、运动能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自溶速率、pH 敏感性及对抗生素耐受性的变化。ΔfliC420s 相比野生型菌株,生长速率未受影响,在半固体培养基中运动能力缺失,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明显降低,菌体自溶速率加快,pH 敏感性增强,以及对D-环丝氨酸、红霉素、诺氟沙星的耐受性降低。大肠杆菌fliC 基因在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和对外界压力的抵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慢病毒介导SHCBP1 低表达对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的影响
    孙志阳, 冯 光, 雷静静, 唐铖铖, 孙晨皓, 王 令, 路宏朝
    生物学杂志    2022, 39 (1): 11-.   DOI: 10. 3969/ j. issn. 2095-1736. 2022. 01. 011
    摘要1863)      PDF   
    构建Shcbp1 慢病毒干扰载体,探究SHCBP1 在黑色素瘤B16 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通过设计靶向干扰小鼠Shcbp1 基因的shRNA-1 和shRNA-2 以及对照序列shRNA-NC,连接至慢病毒骨架载体,利用HEK293T 细胞包装慢病毒颗粒,侵染B16 细胞,检测干扰效率,并通过CCK-8 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力和细胞周期。利用WesternBlot 检测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敲低Shcbp1 显著抑制B16 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发现,敲低Shcbp1 将B16 细胞阻滞在 G1 期;ERK1/2 的磷酸化水平降低,P21 的表达水平升高。结果表明SHCBP1 可能通过ERK1/2 信号通路抑制P21 的转录,加速B16 细胞从G1 到S 期进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蝎毒素抗菌肽La39 的序列分析及功能鉴定
    朱晨刚, 贾 庭
    生物学杂志    2022, 39 (1): 33-.   DOI: 10. 3969/ j. issn. 2095-1736. 2022. 01. 033
    摘要1775)      PDF   

    从中国海南省采集澳链尾蝎(Liocheles australasiae),构建蝎毒腺cDNA 文库,筛选得到一条抗菌肽基因La39,其成熟肽由18 个氨基酸组成,二级结构呈现为α-helix,亲水和疏水氨基酸位于分子的对立面,形成较强的两性拓扑结构。MICs 测定实验、溶血实验和抑制菌株生长实验结果表明,La39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制质量浓度为50 μg/ mL,对大肠杆菌无抑制活性,有溶血活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机器学习助力酶定向进化
    蒋迎迎, 曲戈, 孙周通
    生物学杂志    2020, 37 (4): 1-.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0.04.001
    摘要1579)      PDF   
    酶定向进化技术在生物催化、生物医药、生物技术等领域扮演重要角色。得益于计算速度的大幅提升以及海量数据集的出现,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如火如荼。近年来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方法也被应用于蛋白质工程,在复杂酶结构预测、稳定性/选择性/可溶性、指导酶设计等问题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为酶分子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综述了当前机器学习算法及描述符助力酶设计改造方面的应用与进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RNA-seq 的脂代谢相关基因Tmem176a 功能分析
    崔茂生, 段维旺, 李晓宁, 汤 晨, 李 凯, 周宇荀, 肖君华
    生物学杂志    2022, 39 (1): 21-.   DOI: 10. 3969/ j. issn. 2095-1736. 2022. 01. 021
    摘要1529)      PDF   

    探讨在Hepa1-6 细胞中过表达、敲低Tmem176a 基因对脂质代谢途径的影响。将构建成功的Tmem176a 慢病毒过表达载体、siRNA 分别转染进Hepa1-6 细胞中,将过表达或敲低Tmem176a 后的Hepa1-6 细胞进行RNA-seq、生物信息学分析、Real-Time PCR 验证。与对照组相比,Tmem176a 在Hepa1-6 细胞中过表达182 倍(P<0. 05)和敲低0. 2 倍(P<0. 05),OE-Tmem176a 相较于OE-Vector 差异表达基因共计424 个,其中下调基因192 个,上调基因共233 个;KD- Tmem176a 相较于KD-Scramble 差异表达基因共计405 个,其中下调基因248 个,上调基因共157 个,部分差异基因富集在脂肪的消化吸收、胆固醇代谢、甘油酯代谢、脂肪酸合成等代谢途径,Real-Time PCR 验证部分差异表达的基因,差异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与RNAseq 一致。RNAseq 结果提示Tmem176a 基因会影响脂质代谢基因响应Tmem176a 表达水平改变会促进小鼠肝癌Hepa1-6 细胞中脂质代谢基因表达水平发生显著变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生物学及其研究进展
    严伟, 信丰学, 董维亮, 周杰, 章文明, 姜岷
    生物学杂志    2020, 37 (5): 1-.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0.05.001
    摘要1473)      PDF   
    合成生物学汇聚并融合了生命科学、工程学和信息科学等诸多学科,是现代生物学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它以工程化设计为理念,构建标准化的元器件和模块,融会工程科学原理, 采用自下而上的策略,对已存在的系统或体系进行全新的合成与改进,以揭示生命规律和构筑新一代生物工程体系,为生命科学开创了一种全新研究模式。继“DNA 双螺旋发现”和“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之后,合成生物学正在开启新的生物技术革命。作为一个新兴的“汇聚”型学科,随着 DNA 合成技术的进步和合成生物学理念的深入,合成生物学已经在多个研究方向取得了长足发展。通过介绍合成生物学的概念,概述了合成生物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以及在天然产物、医学、能源和工业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