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莱斯芽孢杆菌作为最新发现的潜力生防菌,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生防机制初探和盆栽试验,研究其对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效果。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可显著抑制花生白绢病的生长,菌丝生长抑制率达81. 93%,破坏病菌菌丝结构,抑制菌核的生成。对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生防机制进行初探,贝莱斯芽孢杆菌可产生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和嗜铁素,其无菌发酵滤液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盆栽试验结果显示,经菌液处理后均能抑制花生白绢病的发生,降低花生病情指数,对花生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接种病菌2 d 后喷洒菌液的处理效果最优,防治效果可达66. 15%。贝莱斯芽孢杆菌可用于花生白绢病的防治,具有良好的生防前景
大肠杆菌的tnaA基因编码色氨酸酶,该基因的失活有利于大肠杆菌积累更多的L-色氨酸。利用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对大肠杆菌tnaA基因进行敲除。首先针对tnaA基因设计CRISPR/Cas9作用靶点,构建gRNA表达质粒;随后人工设计同源修复供体基因序列,构建成完整的CRISPR/Cas9基因敲除系统;将该系统应用到大肠杆菌w3110-Δ中,经PCR和测序鉴定,证实目的基因tnaA敲除成功,敲除效率75%。成功构建了大肠杆菌tnaA基因敲除菌,为大肠杆菌L-色氨酸高产菌株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构建编码大肠杆菌鞭毛蛋白基因(fliC)失活突变株,并探究其生物被膜形成改变后在应激状态下的生物学特征。使用Thermotargetron 靶向基因失活系统,构建fliC 基因失活突变株(ΔfliC420s),测定ΔfliC420s 与野生型菌株的生长速率、运动能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自溶速率、pH 敏感性及对抗生素耐受性的变化。ΔfliC420s 相比野生型菌株,生长速率未受影响,在半固体培养基中运动能力缺失,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明显降低,菌体自溶速率加快,pH 敏感性增强,以及对D-环丝氨酸、红霉素、诺氟沙星的耐受性降低。大肠杆菌fliC 基因在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和对外界压力的抵抗中具有重要作用。
从中国海南省采集澳链尾蝎(Liocheles australasiae),构建蝎毒腺cDNA 文库,筛选得到一条抗菌肽基因La39,其成熟肽由18 个氨基酸组成,二级结构呈现为α-helix,亲水和疏水氨基酸位于分子的对立面,形成较强的两性拓扑结构。MICs 测定实验、溶血实验和抑制菌株生长实验结果表明,La39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制质量浓度为50 μg/ mL,对大肠杆菌无抑制活性,有溶血活性。
探讨在Hepa1-6 细胞中过表达、敲低Tmem176a 基因对脂质代谢途径的影响。将构建成功的Tmem176a 慢病毒过表达载体、siRNA 分别转染进Hepa1-6 细胞中,将过表达或敲低Tmem176a 后的Hepa1-6 细胞进行RNA-seq、生物信息学分析、Real-Time PCR 验证。与对照组相比,Tmem176a 在Hepa1-6 细胞中过表达182 倍(P<0. 05)和敲低0. 2 倍(P<0. 05),OE-Tmem176a 相较于OE-Vector 差异表达基因共计424 个,其中下调基因192 个,上调基因共233 个;KD- Tmem176a 相较于KD-Scramble 差异表达基因共计405 个,其中下调基因248 个,上调基因共157 个,部分差异基因富集在脂肪的消化吸收、胆固醇代谢、甘油酯代谢、脂肪酸合成等代谢途径,Real-Time PCR 验证部分差异表达的基因,差异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与RNAseq 一致。RNAseq 结果提示Tmem176a 基因会影响脂质代谢基因响应Tmem176a 表达水平改变会促进小鼠肝癌Hepa1-6 细胞中脂质代谢基因表达水平发生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