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次

    2023年, 第4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3-12-18 上一期   
    特约综述
    虫媒病毒与生物安全
    李雨晗, 张櫶文, 程 功
    2023 (6):  1.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6.001
    摘要 ( 396 )   PDF  
    介绍虫媒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以及它们在人类社会引发的重大传染病,描述几种重要虫媒病毒的流行情况,分析与虫媒病毒有关的新型生物技术和新发突发传染病造成的相关风险,同时探讨人类为预防和控制虫媒传染病所采取的策略以及当前技术发展的难点。综述旨在加强公众对虫媒病毒及其引发的生物安全问题的认识,展望传染病防控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呼吁有关部门加快推动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以应对今后出现的虫媒病毒传染病流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报告
    表达G Ⅱ .4型诺如病毒VP1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构建与鉴定
    施 鹏, 林晓晨, 周 艳, 李娇春, 宋泽鑫, 鲁辰星, 谭银珍, 胡晓青, 陈 蓉, 李鸿钧
    2023 (6):  7.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6.007
    摘要 ( 209 )   PDF  
    人诺如病毒(norovirus , NoV)在体外难以培养,不宜采用经典疫苗的方式进行疫苗研发,以腺病毒为载体的重组腺病毒疫苗为诺如病毒疫苗的研发提供另一种路线选择。构建表达人G Ⅱ .4型诺如病毒VP1蛋白的重组腺病毒为该技术路线的疫苗研发奠定基础。首先使用PCR扩增诺如病毒VP1片段,通过酶切、连接、转化,克隆含VP1基因的pshuttle-CMV-VP1穿梭质粒,再与腺病毒骨架质粒进行同源重组,重组质粒鉴定正确后使用PacⅠ酶切线性化,转染至HEK293细胞进行病毒包装,包装成复制缺陷型的完整腺病毒颗粒命名为rAd-VP1,病毒传代后进行滴度测定,并感染HEK293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方法鉴定重组腺病毒外源蛋白VP1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包装传代后的重组腺病毒浓缩后滴度达到CCID50=5×109/mL,并且能在HEK293细胞成功表达VP1蛋白。研究为rAd-VP1的动物免疫评价和诺如病毒的疫苗研发提供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盐单胞菌假定蛋白基因的功能预测与克隆表达及耐盐相关性
    舒志万, 王智博, 陶宇杰, 王 嵘, 沈国平, 邢江娃, 朱德锐
    2023 (6):  12.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6.012
    摘要 ( 181 )   PDF  
    为挖掘盐单胞菌盐胁迫过程中存在的相关新型未知基因,并明确其功能,以野生菌株Halomonas campaniensis strain XH26为研究对象,通过盐梯度转录组学数据筛选出上调表达的新型基因orf03282(300 bp),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基因序列、蛋白理化性质、跨膜结构域和二级结构等分析。通过克隆目的基因和构建异源表达载体,探究相关功能。结果表明:随盐度增加,基因orf03282的表达量呈上调表达趋势。在盐单胞菌属中,orf03282的基因序列进化保守,与菌株H.campaniensis LS21和H.alkaliphila X3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9.67%和99.33%。预测蛋白Orf03282为不稳定的疏水性单次跨膜蛋白,定位于细胞外膜。蛋白Orf03282能在菌株E. coil BL21体内实现异源表达,可提高E. coil BL21胞内的Ca2+含量和增强菌株的盐耐受性。推测蛋白Orf03282的生理功能可能与Ca2+离子转运相关,通过增加胞内Ca2+浓度提高细胞的耐盐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索奈德通过靶向HIV-1衣壳蛋白六聚体调节其体外装配
    张 莉, 张大为, 包小峰
    2023 (6):  19.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6.019
    摘要 ( 167 )   PDF  
    多肽CAI在HIV-1衣壳蛋白(CA)C末端的结合口袋可用来筛选CA蛋白装配调节剂。采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技术(HTRF)筛选399个化合物,发现1个小分子化合物环索奈德(ciclesonide)能够竞争性抑制十二肽CAI与CA蛋白C末端的结合,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6.06 μmol/L。生物膜干涉技术(BLI)测量环索奈德与CA蛋白(单体和六聚体)的结合,环索奈德与CA六聚体的亲和力为159 nmol/L,远远大于其与CA单体的亲和力(KD=1.68 mmol/L)。衣壳蛋白体外装配实验表明,环索奈德能促进CA蛋白的装配,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分子模拟分析环索奈德与CA蛋白的结合模式,显示环索奈德与CA六聚体的相互作用发生在六聚体相邻亚基N末端-C末端的界面上,并与H67和L211两个残基形成氢键。研究表明,环索奈德是一种潜在的HIV-1衣壳装配调节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株耐盐甲醛降解菌Achromobacter sp.WY0的分离及降解特性研究
    杨宗政, 孙 炜, 张天宇, 孙 静, 孟 珠, 吴志国
    2023 (6):  25.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6.025
    摘要 ( 214 )   PDF  
    为实现甲醛的高效无害处理,以甲醛为唯一碳源,从天津市某污水处理厂的好氧池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高效甲醛降解细菌WY0,研究其生长特性及不同培养温度、接种量、pH值、甲醛质量浓度、NaCl质量浓度以及外加碳氮源等条件对菌株降解甲醛的影响,并运用Three-Half-Order动力学方程拟合菌株在不同质量浓度甲醛下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通过菌落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WY0鉴定为马氏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marplatensis)。菌株WY0的最大比增长速率(SGompertz模型)为0.603,在10%接种量、温度25~35 ℃、pH值4~6、NaCl质量浓度为0~30 g/L的条件下均能高效降解甲醛,能够耐受1000 mg/L甲醛,Three-Half-Order模型与菌株的甲醛降解过程拟合度良好,R2均大于0.96。A.marplatensis可在高盐环境下正常降解甲醛,为甲醛废水的生物处理过程提供了新的菌种选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橡胶炭疽菌HD-1的鉴定及拮抗药剂筛选
    褚凌龙, 娄嘉雯, 刘文波, 靳鹏飞, 缪卫国
    2023 (6):  32.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6.032
    摘要 ( 187 )   PDF  
    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一株橡胶炭疽菌(Rubber tree anthracnose)进行鉴定并对其拮抗药剂进行筛选,为橡胶树炭疽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分子生物学与形态学相结合的手段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且比较生防菌剂与化学药剂对该菌株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分子生物学与形态学将该菌株鉴定为果生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命名为HD-1。其最适生长的培养基、碳源、氮源分别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山梨醇和牛肉浸膏,最适pH值为8.0。通过测试和比较发现,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HN-2正丁醇提取物对菌株HD-1抑制效果明显,并且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只有HN-2正丁醇提取物处理后的菌丝发生了膨大现象。实验结果将为对田间橡胶树炭疽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黄原胶生产菌
    王 鸿, 王 璐, 吕伟峰, 宋文枫, 侯靖杰, 苟 敏, 汤岳琴
    2023 (6):  39.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6.039
    摘要 ( 167 )   PDF  
    以野油菜黄单胞菌为出发菌株,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筛选产黄原胶的优良菌株。研究结果表明:以菌落直径为初筛指标,共获得5株诱变菌株;进一步以黄原胶产量和黏度为复筛指标,获得1株优良菌株X20。其黄原胶产量与黏度分别为3.52 g/L和77.30 mPa·s,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77.78%和40.03%。经过10次传代培养,诱变菌X20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不同环境因子都会影响X20的发酵性能。以谷氨酸为氮源时,黄原胶产量及黏度均最高,分别为7.30 g/L和495.50 mPa·s,比出发菌分别提高43.27%和22.29%。高质量浓度谷氨酸(大于1 g/L)会显著抑制出发菌株和X20的发酵液黏度,4 g/L谷氨酸使其黏度分别降低至21.8 mPa·s和25.93 mPa·s。不同初始pH条件下X20的黄原胶黏度均高于出发菌株,且X20更适应pH 6.5的发酵环境,黏度可达546.5 mPa·s。随着盐度增加,诱变菌株的黄原胶产量增加、黏度下降,且都高于出发菌株。当盐度为8 g/L时,X20的黄原胶产量和黏度分别为12.19 g/L和331.23 mPa·s,比出发菌株分别高23.05%和109%。X20的发酵液黏度在不同温度(20 ℃~80 ℃)及高矿化度(28.90 g/L)条件下均保持稳定,且始终优于出发菌株,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潜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TiCoO3 @TiO2 纳米材料制备及在可见光下的抗菌性
    周 游, 章少琪, 李昀霏, 李 松, 甄德帅, 陈丽丽
    2023 (6):  47.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6.047
    摘要 ( 153 )   PDF  
    研究通过溶胶-凝胶法,将钴元素(Co)与TiO2掺杂在一起合成C@TiCoO3@TiO2纳米材料,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光谱(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测试(UV-Vis DRS)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材料由Ti、O、C、Co元素组成,呈块状;主要以锐钛矿晶型形式存在,可见光的吸收范围大(762 nm),禁带宽度窄(1.63 eV),对可见光有较好的响应能力。5 mg/mL的C@TiCoO3@TiO2在LED可见光(功率7 W)下,分别照射60和100 min即可完全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合成的C@TiCoO3@TiO2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实验合成的C@TiCoO3@TiO2纳米复合材料有潜在的抗菌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优化发酵条件促海鞘桔青霉Asc2-4生长与产油
    罗正东, 刘唤明, 雷晓凌, 颜珲璘
    2023 (6):  53.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6.053
    摘要 ( 164 )   PDF  
    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Asc2-4是一株分离自雷州海鞘(Pyrosomella verticilliata)的产油真菌,研究温度、pH值、接种量、转速、装液量等单因素对其生长和产油的影响,响应面优化高产油的显著因子,再通过气相色谱分析菌油组成。结果表明:单因素优化初步确定适宜生长的发酵条件并得到提高产油的显著因子(接种量、装液量和转速);响应面优化得出最优发酵条件为温度29 ℃、pH值5.5、接种量3.3%、装液量120 mL/ 250 mL和转速220 r/min;验证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符合,生物量和油脂质量浓度高达19.19 g/L和8.80 g/L,比优化前提高了65.57%和224.72%;菌油的C16和C18系脂肪酸占总脂肪酸96.26%,其主要组分及含量为41.52%油酸(C18:1)、21.74%亚油酸(C18:2)、16.77%棕榈酸(C16:0)和15.61%硬脂酸(C18:0)。研究结果为开发利用桔青霉Asc2-4提供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粒型与垩白性状相关分析和QTL定位
    崔 磊, 韩雷锋, 王 晨, 林翠香, 甘 泉, 倪大虎, 吴德祥, 宋丰顺
    2023 (6):  60.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6.060
    摘要 ( 192 )   PDF  
    以籼型水稻RH003与华占构建的106个重组自交系后代作为试验材料,对海南陵水和安徽合肥两季稻米的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粒率和垩白度5个外观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QTL定位,研究发现垩白与长宽比相关性最高,呈极显著负相关,其次为粒宽,呈显著正相关,粒长与垩白相关性较小,仅合肥试验点的粒长和垩白度达到负相关显著水平,其他均未达到显著水平;QTL定位共检测到17个QTL位点,两季重复检测到的QTL位点有6个(qGL2a、qGL2b、qGW2b、qGLW2、qCR4和qCD4),且LOD值和表型贡献率较高。其中,粒型QTL 4个,均位于第二染色体,垩白度和垩白粒率QTL各1个,均位于4号染色体且位置相近。研究可为外观品种性状的基因发掘和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梗柳带叶插穗不定根形成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蔡 琦, 龚 娜, 王中煊, 熊远芳, 陈世品, 冯丽贞
    2023 (6):  65.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6.065
    摘要 ( 126 )   PDF  
    为了解长梗柳(Salix dunnii)带叶插穗在红光条件培养后的内源激素和不定根发育的响应,采用连续组织切片技术观察不定根发生过程,并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长梗柳不定根起源于皮层,属于诱生根原基。在不定根形成过程中,随着皮层出现膨大圆点,皮部IAA含量显著上升;随着不定根的形成,插穗皮部IAA含量显著下降;插穗皮部ABA含量最高,BR含量较低,GA含量最低;而低浓度BR能诱导侧根的形成,少量GA有利于插穗基部的不定根诱导分化。通过对长梗柳bHLH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内源激素BR对长梗柳扦插生根的作用机理。因此,长梗柳带叶插穗的生根是由不同内源激素调控的复杂发育过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授粉对大别山五针松结实率及种子特性的影响
    项小燕, 童跃伟, 潘 扬, 汪黎明, 吴甘霖
    2023 (6):  70.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6.070
    摘要 ( 133 )   PDF  
    以大别山五针松为研究对象,分析自然授粉、套袋不授粉、套袋授同株粉及套袋授异株粉等4种不同人工处理下球果的结实率及种子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异株授粉处理下,大别山五针松球果的结实率最高,为100.0%,单个球果平均饱满种子数为50.0粒,显著高于其他授粉组;其次是自然授粉,结实率为97.5%,单个球果平均饱满种子数为30.9粒;同株授粉球果结实率为80.0%,单个球果平均饱满种子数为3.2粒;大别山五针松在套袋不授粉情况下结实率最低,仅为17.5%,且不产生有效种子。研究为阐明大别山五针松濒危的生殖学机制和制订科学的保育策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池蝶蚌急性高温和菌刺激胁迫应答HSP70B2-like的表达特征 #br#
    陈凯欣, 赵 溪, 邱齐骏, 吴 娣, 彭 扣
    2023 (6):  74.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6.074
    摘要 ( 123 )   PDF  
    为探究热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对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在应对不利环境胁迫时的作用,研究结合转录组测序和RACE-PCR获得池蝶蚌HSP70家族一个成员(暂命名:HSP70B2-like)cDNA全长序列(2209 bp),同源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含有HSP70家族的签名序列,C末端存在细胞质特异性调控信号EEMD。与其他物种的HSP70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进化树分析表明,获得序列与褶纹冠蚌HSP70亲缘关系最近,并和其他软体动物HSP70 B2亚家族聚为同一进化支。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池蝶蚌HSP70B2-like在检测的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闭壳肌中表达量最高。经热刺激(37 ℃)后,池蝶蚌闭壳肌、肝胰腺、外套膜和肾中的HSP70B2-like mRNA表达快速上调,6 h达到峰值(P<0.01),随后逐渐下降。池蝶蚌鳃和血细胞中的HSP70B2-like mRNA表达量则是先降后升再回落。但血细胞、外套膜和肾中的HSP70B2-like在48 h再次出现表达上调。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后,HSP70B2-like在肝胰腺、血细胞和闭壳肌的表达量均显著上升,6 h开始上调(P<0.05),持续到24 h,到48 h回落。而鳃中的HSP70B2-like基因的表达则是先降后升再回落。研究结果表明,池蝶蚌HSP70B2-like是一个应激蛋白基因,可能在机体耐受高温胁迫和抗病原菌浸染时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贵州省自然保护区中华蜜蜂形态及mtDNA遗传多样性
    赵金玉, 吴育滔, 龙见坤, 陈祥盛, 常志敏
    2023 (6):  81.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6.081
    摘要 ( 137 )   PDF  
    试验旨在探明贵州省不同自然保护区中华蜜蜂种群形态及mtDNA遗传分化现状,为贵州省中华蜜蜂种群分化、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采集贵州省11个代表性自然保护区中华蜜蜂样本,采用31项形态指标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研究其形态分化现状,采用mtDNA COⅠ~COⅡ序列对其进行碱基组成分析、单倍型分析、系统发育分析等研究其种群遗传分化情况及遗传多样性程度。结果显示:11个采样点中华蜜蜂在形态上聚为2个类群;COⅠ~COⅡ序列A+T平均含量为82%,碱基偏倚性明显;在COⅠ~COⅡ序列中共检测到11个单倍型;单倍型系统发育树显示11个单倍型聚为3个类群;11个样点间平均遗传距离介于0.0070~0.0270,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未发现明显相关性。结果表明贵州省自然保护区中华蜜蜂形态及mtDNA存在一定种群分化,且形态和mtDNA分化结果基本一致。其中,草海和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种群分化较为明显,形态和mtDNA均存在分化;其次,宽阔水自然保护区、野钟自然保护区、青岩油杉自然保护区受外界影响也发生一定程度的种群分化,发生种群分化的原因可能与海拔和气候有关。研究结果为贵州省本土蜜蜂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炭药提取液对小鼠皮肤伤口愈合过程中胶原组成的影响
    王俊杰, 高建萍, 张 扬, 张贵锋, 马 莉
    2023 (6):  88.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6.088
    摘要 ( 146 )   PDF  
    研究炭药提取液(液体敷料1与液体敷料2)对小鼠皮肤伤口愈合过程中I、III胶原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以小鼠全皮层创伤为模型,将液体敷料1、液体敷料2涂抹于小鼠背部伤口,给药3、6、9、13、17和21 d后,通过液质联用法测定小鼠创面组织中I、III型胶原含量。结果表明:液体敷料1与液体敷料2能明显提高创面愈合率并加速结痂掉落,并在第9、13天明显增加总胶原的含量(P<0.01);第3、9天,液体敷料1与液体敷料2组的I、III型胶原含量均大于空白组(P<0.05);且在第17、21天,两组胶原I/III的比例均大于空白组(P<0.01)。研究为探索炭药提取液促进伤口愈合的机理提供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与专论
    动物的分节现象
    李海云, 李 瀛
    2023 (6):  94.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6.094
    摘要 ( 243 )   PDF  
    从分节现象的定义、国内外动物分节现象的用词混乱状况、动物分节的起源、分节的类型及其演化意义等方面综述动物分节现象的相关内容。介绍人们对动物分节现象认识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困惑,将动物分节现象的定义进行调整,以增加其普适性;结合动物分节起源实际,将动物分节的起源归纳为后生长区起源、前生长区起源和轴向同时起源3种基本类型;用更通俗的词语介绍传统同律分节及异律分节的具体定义及实例;明确同律分节及异律分节普遍存在于动物界众多类群而非局限于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及脊索动物或脊椎动物;在传统同律分节及异律分节基础上增加系列重复类型。旨在使读者对动物分节现象有较全面的理解,同时为动物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胚胎发育过程的表观遗传调控研究进展
    赵柯郁, 苏丽娅
    2023 (6):  99.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6.099
    摘要 ( 268 )   PDF  
    表观遗传重塑过程从受精后短时间内便会开始,包括DNA甲基化改变、染色质重塑和转录改变。DNA甲基化在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和10-11易位蛋白(ten-eleven-translocation protein,TET)的参与和调控下重编程以及发生动态变化,这些变化与胚胎发育、早期细胞命运决定、印记基因调控密切相关。组蛋白,尤其H2和H3组蛋白甲基化、泛素化以及乙酰化等修饰同样作为重要的表观遗传调节器调控基因转录活性以及染色质可及性。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组蛋白修饰(histonemodification)和染色质可及性(chromatin accessibility)均会随着胚胎发育阶段的变化而发生动态变化,与此同时,与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相关的基因、酶及底物也在发生动态变化。近期多项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等技术,从全基因组的角度,揭示了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以及染色质可及性的新机制,就胚胎发育过程的表观遗传调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方法
    基于超高压技术的牛骨蛋白绿色提取工艺初探
    杨 浩, 张 扬, 高建萍, 康跻耀, 孔英俊, 张贵锋, 张万忠
    2023 (6):  104.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6.104
    摘要 ( 133 )   PDF  
    为研究绿色牛骨蛋白提取工艺,利用超高压技术在温和环境中破坏骨结构,加速牛骨蛋白释放。以脱钙牛骨粉为实验对象,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实验,研究保压时间、作用压力和环境pH在牛骨蛋白超高压提取工艺中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得出超高压提取牛骨蛋白的最佳条件。响应面实验回归模型显著,误差较小,模型适用于本实验理论解释。结果表明,在保压时间54 min、作用压力189 MPa和环境pH 6.7时蛋白提取率最高,可达35.62%,与理论模型预测值吻合度达98.8%。将提取次数增加到3次,提取率可达54.2%,结合酶提取率可达59.3%。建立超高压提取牛骨蛋白工艺,实现牛骨蛋白的绿色提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赖IL-5增殖的细胞株TF-1-9E3的驯化及验证
    李诗洁, 代维燕, 王雪莲, 柯文锋, 韩 飞, 陈永奇, 刘 畅, 白仲虎
    2023 (6):  109.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6.109
    摘要 ( 182 )   PDF  
    在IL-5靶点药物的发现阶段,为评价候选药物的阻断活性,需建立依赖IL-5增殖且信噪比高、重现性好的检测用细胞株。TF-1是人白血病细胞,其生长完全依赖IL-3或GM-CSF,而IL-5与IL-3和GM-CSF共用β(βc)受体,因此,研究以GM-CSF依赖的TF-1细胞株为来源,用IL-5替换TF-1细胞生长必需的生长因子GM-CSF,降低血清含量进行细胞驯化培养传代。通过35 d的细胞驯化及3~5次降血清传代培养,采用有限稀释法分离单克隆,一共得到14个单克隆细胞株。对14株细胞进行FACS检测,其中,有9个细胞株IL-5Rα表达量升高。对IL-5Rα过表达的细胞株进行IL-5增殖检测,结果表明,相比8% FBS得到的单克隆,6% FBS得到的单克隆对IL-5刺激更敏感。通过单因素优化实验,细胞增殖检测最优的细胞接种量为2×104个/孔,FBS含量为3%,血清品牌为Gibco。驯化后的细胞TF-1 -9E3对IL-5 的剂量-效应曲线的信噪比为3.19,Emax区间为2.15,可用于IL-5的生物学活性检测及IL-5与IL-5Rα的抗体阻断活性检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研究
    以基因定位为主线的遗传学教学构架及案例
    张 羽, 王 瑀, 周希希, 吴 栋, 贺乔乔, 张晓娟
    2023 (6):  115.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6.115
    摘要 ( 188 )   PDF  
    遗传学无论发展到哪个阶段,基因定位始终是其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基因定位在生物分子育种、作物遗传改良、基因检测辅助疾病诊断、靶向药物开发等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测序数据及大数据的发展,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基因定位方法,“连锁”和“关联”是最主要的分析思路,以动植物、人类、微生物及病毒的生殖和遗传变异特点,用知识和思维导图的形式,重点介绍基于同源重组的核基因定位的教学案例,旨在为学生线上线下自主、探究式学习遗传学提供导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农科背景下普通遗传学课程教学创新探索与思考
    朱 虹, 冯 波, 李 帅
    2023 (6):  119.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6.119
    摘要 ( 154 )   PDF  
    为解决普通遗传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理念滞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僵化、考核方式单一、课程思政薄弱”等问题,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转变教学理念,推动课程创新改革;重构教学内容,达成跨学科知识体系融合;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完成科研反哺教学;优化考核方式,注重专业能力与素质培养;深挖思政资源,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培育。为学生后续深造中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旨在培养更多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高质量新型农业人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O-KEPT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郜 原, 武小椿, 刘敏瑞, 齐兴娥, 韩江媛, 司怀军
    2023 (6):  123.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6.123
    摘要 ( 163 )   PDF  
    教学过程要做到课程的专业性、教学过程的包容性、教学组织的有序性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就要采取“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结合“新农科”背景下高校生物化学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实践,构建O-KEPT教学模式,阐述O-KEPT教学模式的内涵和要求,并结合生物化学课程教学,阐述O-KEPT教学模式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实践流程、评价方式、教学效果和普适性等,为践行有效教学、探索教学创新、打造一流课程等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劳动教育实践在食品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马慧子, 王燕霞, 熊 强, 胡永红, 王 瑞
    2023 (6):  127.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6.127
    摘要 ( 123 )   PDF  
    当前,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存在课本理论知识庞杂,实验操作应用场景模糊等问题。课程以学生应用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升为目标,融合劳动教育实践,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创新教学初探,通过教学场景转换,教学内容革新,实现了教学成果的突破。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劳动教育实践驱动课程体系改革的设计,以期进一步加强课程教学中知识模块的融合性,突出课程学习的应用性,提升人才培养的创新性,为其他工科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