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次

    2023年, 第4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3-10-18 上一期   
    生物医学专题
    活性氧介导非热大气压等离子体杀伤肺癌细胞的机制
    周袁媛, 刘 芳, 陈金武, 刘 磊, 宋文成, 储焰南
    2023 (5):  1.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5.001
    摘要 ( 398 )   PDF  
    使用非热大气压等离子体(nonthermal atmospheric plasma, NAP)处理肺癌H460细胞,随着NAP作用时间的延长,MTT实验结果显示:NAP可以导致H460活力显著下降,表明NAP能够有效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JC-1检测实验表明NAP导致H460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代表着细胞凋亡的发生。进行Western Blot实验,发现NAP可以抑制细胞内蛋白PI3K、AKT、JNK、STAT3的表达,提示NAP对H460的杀伤作用与PI3K/AKT和JNK/STAT3/AKT的表达有关。另外,在培养基中加入活性氧(ROS)清除剂NAC,可以有效消除NAP对H460的影响,表明NAP对肺癌细胞H460的杀伤由ROS介导,研究为NAP应用于肺癌治疗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S抑制剂调节自噬影响肝癌细胞放疗敏感性
    何 媛, 钱俊超
    2023 (5):  6.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5.006
    摘要 ( 277 )   PDF  
    为探究人类肝细胞癌细胞的放疗敏感性与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自噬之间的关系。HepG2细胞经X射线照射后,采用CCK-8、克隆集落形成实验来测量细胞经GS抑制剂(L-蛋氨酸亚磺酰亚胺,MSO)作用后的增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用于检测MSO对GS表达的影响,GS活力检测试剂盒用于检测MSO对GS的活力抑制效率。单丹磺酰尸胺(MDC)染色以及WB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细胞内的自噬情况,以确定IR及MSO对自噬的影响。结果表明,MSO引起细胞内GS表达增加,但是GS的活力被其显著抑制。此外,MSO可以降低放疗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且抑制放疗诱导的自噬。结果表明MSO可通过抑制GS活力提高HepG2细胞的放疗敏感性,这与其对自噬流的调节密切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粒体蛋白HIGD1A调控细胞自噬增强HeLa细胞辐射抗性
    赵喜朋, 赵国平
    2023 (5):  11.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5.011
    摘要 ( 245 )   PDF  
    为探究线粒体蛋白HIGD1A通过调控自噬增强宫颈癌细胞(HeLa)辐射敏感性的机制,以对照细胞和HIGD1A敲低的HeLa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噬诱导剂Earle’s 平衡盐溶液(EBSS)和电离辐射处理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标志蛋白LC3、P62的表达水平,并检测Ad-mCherry-GFP-LC3B重组腺病毒感染细胞的荧光表达水平;CCK-8检测氯喹/雷帕霉素预处理2 h,并在辐照处理之后48 h的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雷帕霉素处理之后的caspase-7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细胞相比,敲低HIGD1A抑制EBSS和电离辐射处理之后LC3的生成、P62的降解和mCherry-GFP-LC3黄色斑点、红色斑点的生成;CCK-8检测结果发现,敲低HIGD1A并结合氯喹处理降低了细胞在电离辐射处理之后的细胞活力;此外,敲低HIGD1A显著增加了肿瘤细胞中caspase-7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在雷帕霉素处理后HIGD1A敲低细胞中仍存在较高的凋亡水平。结果表明,HIGD1A通过自噬途径参与调节肿瘤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报告
    人干扰素ε的基因合成、原核表达及质谱表征
    杨银河, 狄 斌, 杨大松
    2023 (5):  16.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5.016
    摘要 ( 184 )   PDF  
    首先人工合成了人源干扰素ε的基因,经密码子优化后分别构建表达载体Ifn-ε/pET-21a (+)和Ifn-ε/pET-22b (+)。将表达载体转化入大肠埃希菌中表达,优化表达条件筛选出两株优势表达菌Ifn-ε/pET-21a/BL21和Ifn-ε/pET-22b/BL21。通过发酵、提取、纯化,成功地从Ifn-ε/pET-22b/BL21表达菌中得到纯度较高的IFN-ε,通过质谱对其结构进行确证。研究建立了人干扰素ε高效表达体系,为获取大量蛋白进行结构和作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此外通过基因合成建立的表达体系为后期以表达的方式对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突变进而研究构效关系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蛋白酶D有助于SRBSDV在白背飞虱体内复制
    付亚亭, 郭冬阳, 吴清发
    2023 (5):  20.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5.020
    摘要 ( 210 )   PDF  
    在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获毒过程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 SRBSDV)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借助网格蛋白依赖型内吞作用进入宿主细胞。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 CathD)是一种天冬氨酸蛋白酶,参与细胞内体/溶酶体内蛋白降解和病毒释放进入细胞质过程,但CathD在SRBSDV侵染其介体白背飞虱时是否发挥作用目前尚不明确。通过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沉默白背飞虱体内CathD基因的表达,发现沉默表达CathD基因的白背飞虱在饲喂SRBSDV后的存活率与对照组白背飞虱相比无明显差异,但会降低白背飞虱的带毒比率和带毒量; 在果蝇细胞中敲低CathD同源基因的表达并感染果蝇C病毒(Drosophila C virus, DCV),细胞内DCV的复制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下调。研究结果提示CathD可能通过一种保守的机制协助病毒在昆虫细胞内增殖,可以作为防控SRBSDV病害的潜在靶标分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胶孢炭疽菌侵染秀丽隐杆线虫的特性研究
    肖 月, 易杏盈, 张东华, 刘 丽, 闫晓慧, 伍建榕
    2023 (5):  24.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5.024
    摘要 ( 205 )   PDF  
    通过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共培养,探讨该植物病原菌对线虫基本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胶孢炭疽菌对线虫存活率、体长大小、繁殖能力等基本生物学特性产生显著影响,线虫接触胶孢炭疽菌孢子后存活率显著降低,且虫龄大小与其半数致死时间的长短直接相关,L1期为108 h,L4期为144 h;胶孢炭疽菌孢子浓度与线虫存活率呈负相关性;与胶孢炭疽菌共培养的线虫体长大小也明显变短,繁殖能力显著降低;然而,胶孢炭疽菌对线虫运动能力和咽泵速率并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胶孢炭疽菌对秀丽隐杆线虫可产生一定的伤害作用,具有激活线虫天然免疫系统的可能性,该炭疽菌与线虫互作体系可能成为研究天然免疫进化的有力工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花前胡内生真菌的分离筛选及菌株bhqh-2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张世凯, 徐 清, 刘 林, 杨正友, 赵凤春
    2023 (5):  29.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5.029
    摘要 ( 209 )   PDF  
    研究从白花前胡中分离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菌株,为挖掘新的菌种资源和先导化合物提供基础。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内生真菌,使用麦芽汁培养基进行菌株液体发酵,发酵液经乙酸乙酯萃取并浓缩后获得发酵粗提物。采用管碟法测定粗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氏菌4种细菌,以及禾谷镰刀菌、大丽轮枝菌、灰葡萄孢霉和白色念珠菌4种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MTT法测定粗提物对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细胞毒活性。采用形态观察结合核糖体转录间隔区序列(rDNA-ITS)对活性最好的1株真菌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共分离获得7株内生真菌,其中有4株菌bhqh-2、3、5、7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其粗提物对所有供试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对两种癌细胞的抑制率均达到95%以上。经鉴定,bhqh-2菌株为棒曲霉菌株,从其发酵粗提物中分离纯化得到6个已知化合物。总之,白花前胡内生真菌的部分菌株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为其内生菌生物活性及代谢产物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茶炭疽病发生与丛枝菌根真菌(AMF)关系研究
    杨娅琳, 武自强, 刘 丽, 张东华, 马焕成, 伍建榕
    2023 (5):  35.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5.035
    摘要 ( 185 )   PDF  
    为应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防控油茶炭疽病,探究土壤AMF与油茶炭疽病发生程度之间的关系。采用湿筛沉淀法和AMF定殖染色法探究油茶炭疽病发生样点土壤的AMF孢子密度、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菌根定殖率及病健植株发病率与病情指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病健油茶根部AMF孢子密度、定殖率具有显著差别,感病油茶土壤中AMF孢子的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有下降趋势(P<0.05);AMF孢子密度、丰富度、定殖率与油茶炭疽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多样性指数与油茶炭疽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研究发现AMF孢子密度、菌根定殖率、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越大,油茶炭疽病越轻,显示AMF对防治油茶炭疽病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藻饵料添加光合细菌对安氏伪镖水蚤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潘 姚, 李 峰, 高梦晗, 彭 珂, 芮祥雨, 李长玲, 黄翔鹄
    2023 (5):  41.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5.041
    摘要 ( 167 )   PDF  
    为探究光合细菌对桡足类生长和生殖的影响,研究不同微藻饵料对安氏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annandalei)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的饵料微藻对安氏伪镖水蚤的发育和繁殖影响效果显著(P<0.05),投喂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时,水蚤的发育最快,存活率最高,总产幼体数最高。在湛江等鞭金藻饵料中添加不同浓度光合细菌,结果显示,在投喂等量微藻的条件下,当添加的光合细菌浓度达到1 mgC/L时,其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的发育时间分别缩短20%和14.5%,个体存活率提高21.7%,总产幼体提高20.4%。而当添加菌浓度为2 mgC/L时会显著抑制其发育和繁殖。结果表明,在微藻饵料中添加适量光合细菌有利于安氏伪镖水蚤的发育和繁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草沙水库后生浮游动物功能群特征及影响因子
    洪陈聪, 胡 权, 陈皓若, 徐赛赛, 张 健, 陈立婧
    2023 (5):  47.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5.047
    摘要 ( 222 )   PDF  
    为分析青草沙水库后生浮游动物功能群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1年逐月采样调查水库内后生浮游动物。共采集到青草沙水库47种后生浮游动物并划分为9个功能群,年均生物密度为82.4 ind/L,年均生物量为0.3460 mg/L,轮虫捕食者(Rotifers carnivore, RC)、中型浮游动物滤食者(Middle copepods and claocera filter feeders, MCF)和大型浮游动物滤食者(Large copepods and claocera filter feeders, LCF)的生物量构成总生物量的主要部分。Pearson分析表明,小型浮游动物捕食者(Small copepods and claocera carnivora, SCC)同中型浮游动物捕食者(Middle copepods and claocera carnivora, MCC)、小型浮游动物滤食者(Small copepods and claocera filter feeders, SCF)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功能群SCF、SCC、MCF和MCC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同为捕食关系的功能群RC与轮虫滤食者(Rotifers filter feeders, RF)则不呈现显著相关性(P>0.05)。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表明,除了功能群RC、LCF和LCC外,其他功能群与水深(WD)和溶解氧(DO)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水温(WT)呈正相关关系,溶解性总固体(TDS)和氨氮(NH3-N)与功能群RC和LCC呈显著正相关,与功能群LCF呈显著负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海中南部金带细鲹与长体圆鲹矢耳石外型比较分析
    李伟畅, 朱国平, 王雪辉, 林龙山, 李 渊, 杜飞雁
    2023 (5):  54.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5.054
    摘要 ( 198 )   PDF  
    为了解鲹科鱼类矢耳石的形态特征和研究不同机器学习算法对南海鲹科鱼类矢耳石的种群分类效果,根据南海中南部水域采集的金带细鲹(Selaroides leptolepis)及长体圆鲹(Decapterus macrosoma)样本,对其耳石进行4种基础形态参数测量后转换为6种形态指标,并由两种耳石中提取出44个椭圆傅里叶描述子系数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使用线性判别分析、随机森林、K-最近邻、支持向量机这4种不同的机器学习分类模型对其进行判别。结果表明,两种鲹科鱼的耳石参数和叉长均有显著性差异,金带细鲹和长体圆鲹耳石的长、高、面积、周长与叉长均呈幂函数关系。由形态指标分析可知,金带细鲹较长体圆鲹耳石环率更低,即更趋近于圆,更为规则,两者各形态指标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主成分分析显示,第1和第2主成分分别解释了总变异的20.1%和13.3%,可对其进行较好的区分。4种分类模型中,随进森林的判别正确率最高为100%,支持向量机的判别正确率最低为93.3%。研究结果表明,机器学习算法对南海鲹科鱼类矢耳石具有较好的判别效果,且傅里叶分析更加直观清晰和准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浯溪口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的变化及种间联结性
    黄学平, 陈子悦, 何国庆, 廖伟东, 姚元勋, 秦 朗
    2023 (5):  61.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5.061
    摘要 ( 170 )   PDF  
    为研究昌江流域浯溪口水利枢纽蓄水后3种水情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趋势,对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种间联结性和水质变化动态进行研究,在2021年3月(平水期)、6月(丰水期)、11月(枯水期)对9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优势种4门27种,其中,颗粒直链藻在3个水情期中均为优势种;11月调查出现的分歧锥囊藻指示水质状态为οs型,可能出现水质呈贫营养的变化动态,但整体来看流域呈中营养状态;根据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划分为3类对资源利用能力不同的藻种。此外,根据统计量检验结果显示,浮游植物总体呈显著正相关,联结性显著的有11对,关联显著率为6.18%,可能是由于蓄水对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使得群落结构处在初、中期发展阶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定化表面展示锰过氧化物酶对甲基橙的吸附特性
    王艳君, 黄佳瑶, 陈少煌, 赵鹏飞
    2023 (5):  69.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5.069
    摘要 ( 169 )   PDF  
    将酵母细胞表面展示载体pYD1-MnP经LiAC法转化至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EBY100,经SDS-PAGE及免疫荧光检测表明,MnP蛋白已成功锚定于酵母细胞表面,体外诱导转化子产锰过氧化物酶活性。为偶氮染料废水的降解提供优良的微生物资源。经2,6-二甲氧基苯酚(DMP)法测定酶活并通过选取不同培养时间、培养温度、pH、碳源、氮源、碳氮源的浓度等因素对酶活影响进行测定,并以海藻酸钠将游离酶进行固定化。锚定成功的转化子PM-2体外诱导产锰过氧化物酶的最适培养时间为60 h、诱导产酶最适温度为40 ℃;最适pH值为4.5,最适碳源为半乳糖,最适氮源为YNB,碳源浓度为0.02 g/mL,氮源浓度为0.0072 g/mL;经海藻酸钠固定化后对甲基橙模拟废水进行吸附性能研究,吸附动力学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方程;与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拟合效果更佳。锚定成功的转化子PM-2具有产锰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能力,可在偶氮染料的生物降解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临河镇农业面源污染解析与评价
    燕 婷, 李玉成, 史 杨, 胡宜敏
    2023 (5):  77.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5.077
    摘要 ( 139 )   PDF  
    采用排污系数法估算长临河镇3个小流域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和农村生活污染物排放量,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污染评价,结合水质监测结果深入分析面源污染情况。结果表明:2021年长临河镇3个小流域COD(化学需氧量)、TN(总氮)和TP(总磷)的排放量分别为294.99、56.41和6.41 t,COD排放量最多;种植业等标污染负荷最大,占等标污染负荷总量的44.18%,其次为农村生活源,占比37.59%;TN等标污染负荷量占等标污染负荷总量的54.65%,高于TP和COD;长临河流域的罗店、罗洪、东光和长临社区等标污染负荷量较大, 其等标污染负荷比之和为62.75%。种植业为长临河镇首要污染源,未来长临河镇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以种植业为主,主要防控污染物为TN,重点控制区为长临河流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与专论
    前额叶皮质GABA能中间神经元在抑郁症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
    陈志彬, 刘晓语, 张明宽, 高 倩, 张 浩, 李自发, 耿希文, 魏 盛
    2023 (5):  83.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5.083
    摘要 ( 247 )   PDF  
    综述抑郁状态下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 PFC)形态、功能的改变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能中间神经元及其亚型数量与生理功能的变化。探究不同种类的抑制性神经元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形态及电生理特性等微观变化的影响,并通过抑制性神经元的生理、病理改变进而对锥体神经元产生去抑制,最终影响抑郁症的发展进程进行阐述。通过比对临床前和临床中抗抑郁药物的疗效,关注抗抑郁药如何通过改变GABA能中间神经元的功能及表达水平从而进一步改善抑郁样状态,主要讨论GABAA受体和GABAB受体作为治疗靶点参与抗抑郁药治疗作用机制。最后,剖析PFC中GABA能中间神经元参与抑郁症发病的现存问题,展望以GABA能中间神经元为中心,探索新的受体、靶点、通路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抑郁症相关研究及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安全菌生产蔗糖异构酶的研究进展
    陈慧玲, 沈浩天, 姜 晨, 李宪臻, 郭小宇
    2023 (5):  88.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5.088
    摘要 ( 228 )   PDF  
    分析蔗糖异构酶的来源、结构和反应机理,综述近十年利用食品安全菌株异源表达蔗糖异构酶的研究进展以及现阶段生产蔗糖异构酶的优化策略。最后,对蔗糖异构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指出当下蔗糖异构酶研究的不足,并从表达宿主菌株改造和蔗糖异构酶编码基因改造两个方面展望其今后的研究方向,为利用食品安全菌株生产异麦芽酮糖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MAPK主要信号通路探讨动物抗菌肽免疫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徐晨露, 夏 嫱
    2023 (5):  94.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5.094
    摘要 ( 234 )   PDF  
    重点介绍近年来有关动物抗菌肽基于MAPK信号通路免疫调控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概述JNK、P38 MAPK、ERK等3个MAPK亚通路及动物抗菌肽基于MAPK通路免疫调控机制的研究现状,阐明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昆虫类及甲壳类动物抗菌肽通过磷酸化MAPK通路参与免疫反应的机制。通过对各类动物抗菌肽基于MAPK通路免疫调控机制的整理和总结,期待能够为全面深入研究抗菌肽作用机制及抗菌肽在医药领域作用靶点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朱鹮种群增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刘尊海, 朱龙博, 王 晗, 雷颖虎, 张军风, 董 荣, 孙 超
    2023 (5):  99.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5.099
    摘要 ( 257 )   PDF  
    结合目前朱鹮(Nipponia nippon)的保护现状以及文献资料,综述其生活习性以及种群现状,并从生物学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两方面,剖析朱鹮种群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阻力,具体分析遗传因素、近亲繁殖、性别比例、再引入、栖息地以及人类活动对朱鹮种群发展的影响,指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个人研究方向提出建议,如继续坚持现阶段再引入计划,同时改进人工繁育技术,统筹兼顾以巩固再引入成果,以期对未来朱鹮的保护以及种群恢复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从而在实际保护工作中提高成效,促进朱鹮种群稳定增长,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借鉴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方法
    烟草种子直接诱导愈伤组织的方法探究
    彭 也, 许健成, 余璐璐, 何正权, 徐 飞
    2023 (5):  105.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5.105
    摘要 ( 228 )   PDF  
    以烟草种子为材料,探究从种子直接诱导出愈伤组织的方法。结果表明:烟草种子愈伤诱导受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6-苄氨基嘌呤(6-BA)不同激素配比影响,其中,在0.1~2.0 mg/L 2,4-D和6-BA的激素浓度范围内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但大小和质量各不相同。值得注意的是,种子在含1.0 mg/L 2,4-D+1.0 mg/L 6-BA的培养基中培养,能较快诱导出愈伤组织,但愈伤组织块较为松散;而在含0.1 mg/L 2,4-D+1.0 mg/L 6-BA的培养基中培养,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较为紧密。进一步通过石蜡切片观察发现,在1.0 mg/L 2,4-D+1.0 mg/L 6-BA培养条件下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细胞较大,但排列不规则,多为非胚性细胞;相反,在0.1 mg/L 2,4-D+1.0 mg/L 6-BA培养条件下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细胞虽然较小,但排列规则,多为胚性细胞。研究结果为从烟草种子诱导培养愈伤组织提供新的技术参考,也为烟草遗传转化研究提供便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效表达人源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抗原及多克隆抗体制备和应用
    卢振华, 吴振兴, 袁新松, 王 剑, 吴坚平
    2023 (5):  111.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5.111
    摘要 ( 164 )   PDF  
    通过多种策略构建人源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抗原的高效表达体系获得足量的sTfR抗原,并免疫得到稳定的兔多克隆抗体,以此制备高灵敏度的体外检测试剂盒。首先通过筛选表达体系,最终确定以人胚胎肾细胞293(HEK293)表达体系进行sTfR抗原的表达,表达量可达0.52 mg/mL。为进一步增强sTfR表达量,优选CMV启动子及白蛋白信号肽,使抗原的表达量进一步增强至0.86 mg/mL。随后优选0.3 mg的sTfR抗原为免疫剂量,持续5次免疫新西兰兔后可获得高效价的sTfR兔多克隆抗体,该抗体耦联胶乳微球制成试剂盒后进行样本检测,其检测效果准确稳定。sTfR试剂盒及原料的开发显著降低生产成本,也为其他检测项目的试剂盒开发提供参考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研究
    应用型高校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夏伦斌, 陈存武, 张 霞, 毕少帅, 陈乃富
    2023 (5):  116.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5.116
    摘要 ( 205 )   PDF  
    课程组基于原有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对用人单位岗位技能需求的调研结果,对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首先,通过调整优化实验内容,既强化学生对基础实验技能的掌握又更加注重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其次,改变原有单一灌输式教学方式,运用互联网移动端和雨课堂辅助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课堂、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合教学;最后,优化考核评价方法,构建教学过程多元素评价体系,让学生由被动参与者转变为实验的主导者。经过3年多的教学实践,相较以往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明显,提升了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培训体系的探索和实践
    李梦雨, 李冰瑶, 樊 涛, 陈 凯, 严兴荣
    2023 (5):  122.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5.122
    摘要 ( 153 )   PDF  
    针对传统培训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系统化培训方法,包括:制定平台管理制度、强化仪器培训意识、提高实验技术人员技能、构建信息交流平台、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体系、学生分级和个性化培训、建设管理团队等。实践表明,完善的培训体系可以提高仪器使用者的技能和素质,有利于加大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的力度,发挥其使用效益并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理实融合,构建“教、学、做、思、用”立体化教学模式
    李晓岩, 王鹏超, 毕 冰
    2023 (5):  126.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3.05.126
    摘要 ( 190 )   PDF  
    生化分析技术课程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开展“理论实践相融合,教、学、做、思、用”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索。理论教学环节,从优化教学内容设计、精选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借助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使学生较为容易理解课程难点;实践教学环节,在第一课堂中坚持实验操作零起点、巧用教学留白设计等,着力夯实实验基础、提升操作技能、激发探究精神,实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回归;通过拓展“第二课堂”,实现“第一课堂”知识的延伸和能力的升华,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造等高阶能力,达成深度学习。实践证明,该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在形式、内容等方面的互通互融,有效开辟课程教学改革新路径,有力提升学生独立开展科学实验的能力,为学生日后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