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杂志 ›› 2025, Vol. 42 ›› Issue (5): 53-.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5.05.053
徐国飞1, 刘坤鹏2, 罗素兰1,2, 长孙东亭1,2
XU Guofei1, LIU Kunpeng2, LUO Sulan1,2, ZHANGSUN Dongting1,2
摘要: 从南海产的帝王芋螺(Conus imperialis)、玉女芋螺(Conus virgo)和大理石芋螺(Conus marmoreus)等3种芋螺的基因组DNA中,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分子克隆,克隆得到8条A-超家族芋螺毒素前体基因全序列,其中,帝王芋螺4条、玉女芋螺2条、大理石芋螺2条,并分析其内含子序列特征、分子进化与食性之间的关系。对A-超家族芋螺毒素基因的序列结构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构建其内含子的系统进化树。克隆到的A-超家族芋螺毒素基因内含子长度为139~1010 bp,而GT或TG二核苷酸简单重复序列(单元)均位于内含子末端,表明A-超家族芋螺毒素内含子区可能存在插入/缺失现象。研究首次在帝王芋螺、玉女芋螺和大理石芋螺中克隆出A-超家族芋螺毒素的完整基因序列,表明A-超家族芋螺毒素前体基因内含子的进化受到食性的影响,阐述该超家族基因结构特征及其分子进化机制。此外,同一超家族芋螺毒素前体基因中的内含子具有保守性,可作为特异引物设计的依据,从其他不同种类的芋螺及其个体中发现更多的新芋螺肽氨基酸序列,将为后续人工合成和新药研发提供大量的新分子。
中图分类号: